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俄军练飞刀看实战化训练


■谭雪平

近日,一组俄特种兵练飞刀的网络照片,引发军迷热议。有的人认为,飞刀是冷兵器,难道能比枪更厉害?有的人认为,飞刀用于近战的实用性很强。据悉,俄军历来比较重视飞刀使用,坚持把飞刀技能列入训练课目。目前俄少年军校也开设了飞刀课程,接受训练的俄青少年已达20多万人。

飞刀,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锐器,通常刀尖上翘,刀身窄轻,从古至今都是用于隐蔽夺取性命的特殊刀具。飞刀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后汉书》记载,在华夏氏族联盟时代,巴蜀地区就有用飞刀技艺选取首领的习俗。1977年,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就出土了七柄柳叶形短剑。飞刀之所以没有被火药武器所取代,是因为实施近战时的独特价值。

尤其是实施特种作战时,飞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隐蔽、轻便和灵活的特性受到诸如美国“海豹”等世界一流特种兵的青睐。相比枪械来说,飞刀是近距离隐蔽作战的不二选择,在隐蔽狭窄的地形上与敌人突然遭遇,比起拔枪射击,抽出飞刀投过去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而且就算没有击中,飞刀的攻击也能使对手做出回避,进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用枪的宝贵时间。特别是手枪或者步枪子弹打完后,拔飞刀并投掷,比换弹匣所需要的时间短得多。因此,作为世界上的特种兵大国,俄罗斯自然不会放弃这一款老当益壮的冷兵器。从2014年至今,在俄国举办的俗称“坦克两项”国际军事比赛中,飞刀和匕首的比赛一直被保留。在训练飞刀的基础上,俄军侦察兵甚至还演化出投掷工兵铲的训练课目,把工兵铲当飞刀来使用。

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自从诞生以来,就极度重视战斗动作的实用性。一款兵器或者一种战术只要能适应战争所需,便会有用武之地,被长期保留,无论其诞生时间多么久远。如果一款兵器已不适合战争,便会迅速被淘汰,无论其多么“年轻”,多么高精尖。对兵器来说是如此,对训练来说也是如此。目前,我军正向训练不实之风开刀,已把一些战争不需要的课目,练为看、练为演的训练内容剔除掉,开训场上再也看不到手劈砖头、翻跟头等表演,同时,刺杀操等实战性强的传统课目则被列入新军事训练大纲。

军事训练是战争的准备,宁可备而无战,不可战而无备。训练内容是训练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制约战斗力提升的最关键一环,只有根据战争需要来设计训练内容,才能实现练与战的对表,像训练一样打仗。战场上,军人面对的是异常残酷的流血牺牲、真刀真枪的殊死较量,这就要求各级平时训练来不得半点花招、虚招,力戒训练场上走过场、摆动作、排场面的“眼球效应”,坚决做到不唯看、只唯实,认真研究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按实战要求谋训施训,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精训什么。

战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固守过时的训练内容,必然不堪一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在凡尔登采用阵地消耗战,这一战尽耗德军主力,最终战胜了德军。一时间,法军上下对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带来的战争形态转变熟视无睹,奉阵地防御战为训练之圭臬。结果,二战中德军一番“闪击战”,使法国6周内上演了军败国亡的悲剧。这段历史虽然久远,但教训并没有失色。军事训练若在过时的内容和标准上用力过多,训练无异于刻舟求剑——走得越远,越有可能南辕北辙。

随着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从而促使军事训练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由于智能化战争是智慧的较量,认知域将成为未来军事斗争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以脑机接口为核心技术的“意识战”等概念登上战争舞台后,将催化训练空间由传统的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脑域”也将成为军事训练的新“领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