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做好军队老干部服务保障工作,既是对他们突出贡献的尊重和认可,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省军区系统全面负责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作为“宝贵财富”的服务部,如何提高工作质效,湖北省军区帮助服务保障人员确立“身份观”“财富观”“服务观”的做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编 者
19名干休所系统参谋人员首次接受任前军事考核引发思考——
一问“身份 观”:编制体制调整后,干休所人员如何定位?
7月23日,湖北省军区组织对全区干休所系统19名正营职预提拔对象进行军事素质考核。这是该省军区首次专门对干休所人员进行军事考核。消息传出,引起一片议论。不少人表示不理解:“干休所是‘后方’的‘后方’,任务是服务保障老干部,考军事多此一举。”
“院子再小也是部队,人数再少也是军营。”对此,省军区党委态度坚决:干休所参谋人员作为现役军人,就应当按照现役标准来要求,身份定位一旦出了偏差,就容易引发大问题。
此言不虚。6月,某干休所一名同志私自将废弃的电脑硬盘拆除,组装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被有关部门侦测到后通报,虽然没有造成失泄密,但个人思想麻痹、干休所管理存在疏漏问题暴露无遗。
针对这一现状,省军区出台《干休所工作手册》,对干休所建设进行全面规范。翻看这本长达93页的管理规范,149条细则,条条具体实在,既紧密贴合干休所实际,又坚持部队建制单位标准。
遇上改革,有人要解决好身份定位问题,有人面对的是“身份落差”问题。
陈永露,原丁字桥干休所所长,编制体制调整后,他的职务被确定为干休所参谋,“长”的头衔没有了。面对这一“身份落差”,陈永露显得云淡风轻:“职务变了,称呼变了,但职责没变、为老干部服务保障的心态更不能变。”
记者了解到,编制体制调整后,该省军区在干休所系统保留10多名副局级主官,平职落编20多名主官,提升使用5名主官,不论是走是留,是升是“改”,这些干部都坦然面对,未影响服务保障工作。
以老干部为原型的“微视频”意外走红引发热议——
二问“财富观”: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究竟“宝贵”在哪里?
一位老干部和一本与长征同岁的中国共产党党证的往事,在湖北省军区传为佳话:
老干部名叫方槐,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七干休所离休老红军。85年前,年仅17岁的他光荣入党,艰苦的长征途中,为减轻负担,方槐将随身携带的东西相继丢弃,但始终将党证贴身保管。1936年,方槐受党中央指派前往新疆学习,为不暴露身份,不得已将党证交给他人保管。此后的战斗岁月里,方槐一直对党证念念不忘,几经周折,终于在1949年底寻回了党证。
主题教育中,省军区将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拍摄成“微视频”,不到两天,点击率达近千万。
省军区司令员马涛感叹:“老干部不仅为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更为我们中华民族立起一座座值得永久仰视的精神丰碑,老干部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值得深挖的‘金矿’。”
真实经历同样被拍摄成“微视频”的还有咸宁干休所的原离休干部唐光友。离休前,唐光友为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离休后,本可安度晚年的他,想的却是如何继续为人民做些事。他自己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却为扶贫帮困捐出所有积蓄,最后还提出捐献遗体服务医学研究。唐光友的事迹,感动和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干休所原所长易桂恩。
易桂恩年龄不大却两次经历部队调整整编:第一次是2013年,原第42集团军某师改旅,他被平职交流到赤壁市人武部,两年后又平职交流到咸宁干休所;第二次省军区系统改革,干部调整冻结,面临晋升的易桂恩又“原地踏步”3年。正营岗位苦干8年,易桂恩依旧兢兢业业。有人不理解,问他图啥?易桂恩的回答简单干脆:“干工作不能老想着得到什么,对照唐光友,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5大类79项干休所系统历史遗留问题引发讨论——
三问“服务观”:服务老干部,与服务战斗力有啥关系?
编制体制调整后,干休所转隶到省军区系统不难,但实现顺利接管却非易事。以湖北省军区为例,分别从空军、海军、火箭军,以及战略支援部队等军兵种部队接收干休所20余个,再加上原有的数十个干休所,驻地分散,人员类别多,遗留问题错综复杂。
而在另一头,老干部和遗孀们也在静静观望:干休所整体转隶移交后,服务保障标准会不会降?新官会不会理“旧账”?
省军区党委分析认为,军委决定将老干机构统一划归省军区领导管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作战部队腾出精力,一心一意备战打仗。从这个层面讲,为老干部服务,就是为部队战斗力服务。
“旧账”到底该怎么算?该省军区党委用“三个决不让”作出回应:遗留问题照单全收,决不让移交单位为难;服务保障标准不降,决不让老干部担忧;矛盾症结全力解决,决不让干休所负重前行。
今年以来,省军区广泛开展 “大调研大走访”和“三个不降”大讨论等活动,引导干休所系统全体服务保障人员牢固确立“为老干部服务,就是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思想观念,正确对待遗留问题和老干部的合理诉求,切实让老干部安心,让作战部队省心,让上级党委机关放心。
武汉第七干休所老干部遗孀魏桂林没想到,她前脚刚提出安装家庭护理系统的诉求,机关后脚就派人上门协调落实,网络巡诊急诊终端直通床头。武汉第十干休所的老干部也没想到,单位转隶没多久,困扰他们多年的住房收尾工程就有了眉目,在过渡点居住了足足5年的老干部重新看到希望。
一年过去,记者透过建账销号簿看到这样一份厚重的成绩单:截至目前,湖北省军区干休所系统5大类79个历史遗留问题,超过80%都得到圆满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