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直面死神的勇士岂容恶搞


■石纯民

近日,一家智能锁企业发布的一则题为《拆弹砖家》的视频广告,因其内容暴力冷血引发网友愤怒。

为凸显产品特点,该广告内容设计成:“拆弹专家”多次深入危险区执行任务一次次被炸伤,而每一次当受伤的“拆弹专家”凭借指纹开锁回家后,“家人”不仅没有给予关心,反而表现出冷漠的样子。

广告片一经曝光,即引发众多网友声讨。网友“XAIRE”说:“太不尊重那些为了扫雷而丢了生命的战士们。”网友“VC黄橙蓝”说:“真是无底线,无下限!”网友“易宇种地”说:“如果家里有从事排爆工作的解放军或者警察,看这个广告得多揪心,你们内心是有多冷血?”

舆论发酵后,涉事企业在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并将视频广告删除,但仍难以平息众怒。

广告营销、文化创意、网络推广应具有最起码的道德是非观念,不能把无知当创意,把恶搞当搞笑。每一名扫雷战士、每一位拆弹人员都是“刀尖上的舞者”,都是直面死神的勇士,他们为人民安全甘冒巨大风险,绝不允许受到戏谑!尤其是当我们的排雷英雄杜富国至今仍躺在病床上,眼睛缠着纱布的时候,用这样的噱头进行营销,让人痛心。这种所谓的“广告创意”对于排雷英雄和他的家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对于所有战斗在雷场一线的排雷战士和家人,是多么大的伤害;对于所有的军地拆弹人员与家人,又是多么大的伤害!

但是,为何这类碰触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一再发生?前不久,有穿着日军军服做产品宣传的、有在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上打小广告的,现在又出现调侃拆弹人员的视频广告,除了相关企业和人员对社会职业、社会伦理缺乏敬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触碰底线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太小,而带来的经济收益却是巨大的。这让一些企业不惮于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因为即便做出不当行为,后果也只是“被社会谴责”,往往发布一纸道歉书就了事。

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不当炒作、恶搞英雄的单位及个人的处罚力度,让这条社会道德的红线无人敢去踩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视频运营平台和责任人的问责和处罚。

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有英雄而不知崇尚、敬重,还有谁甘愿为我们在黑暗中点亮光明,还有谁甘愿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捍卫英雄的鲜明导向,让不当炒作、恶搞英雄的行为没有市场,让尊重英雄、崇尚奉献者成为全社会的自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