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刀锋,在这里淬火

——江西省九江军分区探索民兵基地化集中轮训纪实


■余 泳 本报记者 赵 利 陈 利

前不久,江西省九江军分区《“砺剑——2018”新时代群众性练兵考核比武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全区。与往年不同,仅仅过去3天时间,各人武部就将参考人员名单确定上报。

“训练水平心中有底,效率才能这么快。”军分区司令员宋朝阳介绍,年初以来,军分区围绕民兵基地化集中轮训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出训练基地化、教员专业化、管理正规化、保障社会化的组训备勤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民兵队伍统训施训不力、日常管理不严、综合保障不强、常态备勤不足的矛盾问题,民兵战斗力显著提高。

盘活场地资源,打造军民融合训练平台

很长一段时间,九江市县两级民兵训练场地数量少、要素缺、功能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刘魁感慨,“缺少场地保障,‘喊喊号子,走走步子,打打靶子’成了前几年民兵训练的常态。”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决定向现有场地要效益,深化军民融合,按照“中心+辅助”的基地建设路子,推动民兵训练步入“基地化组训、正规化管理”的轨道。

记者在鄱阳湖中心训练基地看到,这里设置了工作、训练、学习、生活4类区域、7类训练场,19间装备库房里常态备有4类44项1900余件应急应战器材,可一次性满足营规模兵力的训练演练需要。

刘魁介绍说,规划中心基地建设时,他们重点突出网络信息化,力求互联互通;拓展考虑军民一体化,建立4类专业训练教室,与驻地水利、林业、交通运输等单位常态开展联合教学;探索推进保障社会化,与市政、水电等公司签订长期协议,为轮训单位提供专业可靠的生活保障。

针对部分场地要求高、训练周期短的民兵分队,他们按照“基于任务、突出专业、依托行业”的思路,与九江职业大学、赛城湖垦殖场、庐山森林灭火大队合作,建立民兵专业骨干训练中心、民兵水上训练中心和民兵森林灭火训练中心3个辅助训练基地,实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军民建设格局。

9月下旬,军分区第3批抗洪抢险民兵应急分队专业集训在赛城湖垦殖场展开。20多天的训练时间里,104名参训民兵顺利完成物资抢救、紧急救援、固堤排险等10余项课目的训练,并全部通过理论和装备操作考核。

强化按纲施训,依法治训走深走实

那天,江洲镇团洲村民兵连长蔡东源被安排统计辖区居民情况,蔡东源解释正在参加民兵集中轮训脱不开身。“找个人替你一天,”原是老连长的村支书以过往经验说。

蔡东源不同意找人顶替,他告诉老连长,现在的基地化轮训,首抓正规组训、依法治训,“每天按时点名核对参训人员,训练内容严格按照周表落实,弄虚作假要受到严肃问责。”

军分区政委汪开华告诉记者,以往民兵训练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和考评约束。基地化集中轮训,重点就是纠治解决人员随意减、时间随意调、内容随意变、标准随意降等问题,以督促训、以查促改。翻开军分区基地化轮训年度任务推进表,这样两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

依据《民兵训练大纲》,他们统筹安排专业训练6类21项内容和任务行动7类18项内容,研究制定了8类参训对象的课目时间配档表和34张训练周表,确保每次集训都能够循规律、讲章法、可落实;区分市属专业型、县属共同型和外请特聘型,遴选275人建立“教练员人才库”,会商撰写10类273份教案,统一备课示教,统一训练标准,统一考核条件,促进教学组训科学规范。

此外,他们还开发《民兵训练综合管理系统》、制定《轮训学分管理办法》,采取参训民兵现场查、机关基层双向查、分队干部交叉查等方式,加强训风考风监察,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以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点名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轮训备勤结合,训练成果落地见效

提起那次救援行动,柴桑区人武部部长赵青奎至今颇感骄傲。

今年8月,连续几天暴雨导致沙河街镇某厂区宿舍出现严重内涝,7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接到求救电话后,赵青奎不到15分钟便召集起20余名民兵骨干,组成联合救援小组,携带冲锋舟、橡皮艇赶往救援,及时把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域。

“集中轮训为落实民兵常态化备勤提供了新思路。”赵青奎感叹,过去虽然也常态保持有应急分队,但受工作时间和人员岗位职责限制,遇有紧急任务人员难凑齐、队伍难拉出。如今集中轮训与备勤建设结合起来抓,既发挥了轮训期间兵力集中方便调度的优势,又使得集训效果随时可以接受实践检验,两者互为促进,有效提升了民兵队伍应急应战的快速反应能力。

“昼间15分钟、夜间20分钟内完成轻装紧急出动,45分钟内到达主城区、2.5小时内到达全市所有区域。”据了解,每次轮训分队一进驻,他们首先围绕防汛抗洪、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等7套应急方案组织备勤内容训练,将几十类战备物资按照人员编成定人定位定岗,使其优先具备应急应战能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中心训练基地铺设专用通信光缆,构建有线指挥网、短波电台网、国防动员指挥网、民兵情报信息网、国际互联网“五网互补”的信息指挥平台,确保备勤值班通信指挥时时畅通,遇有任务一声令下,人装满员、迅即出动。

日前,记者在鄱阳湖中心训练基地看到,正在参加应急支援保障演练的各专业民兵分队迅速编组展开,演练伤员后送、群众疏散等课目,全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