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易绘,落实不易。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诫我们,干工作要力戒眼高手低,只看大事、不顾小事,终将导致工作脱节,落实落空。
有一副讽刺“文山会海”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调侃中满含对不落实的无奈。与其相反的是北京同仁堂门店前的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对落实的敬畏、对作风的严苛态度,从中可见一斑。
发展蓝图重要,“施工员”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古人常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的正是要想实现蓝图,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少一些空洞口号,多一些迎难而上;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一针见血;少一些蜻蜓点水,多一些脚踏实地。
但现实工作中,上级的一些方案、计划、决定却在落实末端打了折扣、掺了水分、走了样子。有的人以文件落实文件,层层转发层层推;有的人以会议落实会议,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有的人畏难畏险,碰见急难险重任务就打退堂鼓;有的人雷声大雨点小,动员部署轰轰烈烈,跟踪落实无人问津……以上种种,都是钻落实的空子,干“豆腐渣工程”,不但没有成效,还费时费力费财,既折腾自己又折腾官兵。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专门论述了如何抓落实:“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得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
落实工作的末端机关,既是实现蓝图的“施工员”,又是落实施工图的“监工”, 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这里放一炮,那里打一枪。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为空中楼阁。把嘴上讲的,纸上写的,会上部署的东西付诸实践,离不开“监工”,必须高悬督查和问责这“两把利剑”。一定要跑表计时,到点验收,让作风不实在的人“没面子”,履职不到位的人“挨板子”,工作不落实的人“没位子”。
一粒种子不落在泥土中,如何开花结果?只有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一件件指导、一个个解难、一桩桩验收,确保在重点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成效上“提了哪壶哪壶开”,才能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抓一件成一件,一步一步实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