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更快 更准 更有力

——从西藏白格堰塞湖救灾行动看国防动员能力提升


■何 勇 本报记者 晏 良

10月11日和11月3日,金沙江西藏江达县白格段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最大蓄水量达到5.78亿立方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接连发生的自然灾害,西藏军地启动应急响应,准确判断灾情,统筹救援力量,有序组织转移安置群众。这是一场应急救援实战,也是对国防动员实力的一次检验,西藏军地用无缝的指挥对接、有力的机动保障和过硬的遂行任务能力交出合格答卷。

新装备捍卫“零伤亡”

10月16日,3架直升机出现在“孤岛”白格村上空,蔬菜、肉类、棉衣、帐篷等物资“从天而降”,被困多日的乡亲们笑颜舒展。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因水位上涨,通往白格村的救援道路被淹没,空中侦察救援成为最有效的救援方式。于是,西藏军区派出直升机组,第一时间开辟空中通道,打通“生命走廊”。

带领官兵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前进指挥所指挥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汪海江介绍,此次抢险救灾,除空中救援外,专业力量从拉萨出发,一车多驾,远征1400余公里一步到位;舟桥分队灵活机动,化整为零将大型装备快速运送至坝体;民兵侦察分队利用各种装备,在千沟万壑中实时传出灾情状态……

应急反应、快速机动、险情探察、应急渡河等能力今非昔比,装备器材的更新换代,是获得这些能力的保证,是取得抢险救灾“零伤亡”的基础。通过视频指挥、电话接力建立的“军区——军分区——任务点”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确保了前方和后方一体联动;民兵侦察分队利用无人机、摄像机等装备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医疗救护、野战炊事、电力保障等新装备为便捷化、快速化抢险救灾提供了保障。过去官兵执行救援任务时,携带的是钢钎、铁锹等简易工具,救援设备和工程机械无法运至灾区,只能“纯手工”作业,医疗救护力量薄弱,救援速度缓慢、救援效率低下。

现如今各种装备“鸟枪换炮”,冲锋舟、大型工程机械、新型漕渡门桥等新式装备相继列装,部队抢险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在此次抢险中,官兵熟练运用新装备,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打通生命通道中立下汗马功劳。

硬功夫确保“零事故”

从战备执勤到救援一线、从山上驻训到江边阵地,从办公桌前到堰塞坝体……驻军部队、应急民兵等各种救援力量动若风发,昼夜驰援。军区部队迅速从备战状态升至临战姿态,救援力量20分钟完成集结,一声令下、开赴灾区。某工兵防化旅采取自备干粮、一车三驾模式,一口气驰骋1400余公里,人歇车不停,为专业救灾赢得时间。江达县军警民救灾分队翻雪山、蹚冰河、爬悬崖,第一时间出现在被困群众面前……

近年来,西藏军区强化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标准,立足管边固防和应急抢险实际,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坚持思想立根深挖和平积弊、靶向发力深纠问题症结、实践磨砺深化练兵备战,实现战斗力的快速跃升。

他们针对高原实际,平时突出抓好驾驶、卫勤等保障课目训练,将车队拉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雪山,展开夜间、负重、复杂道路驾驶等险难课目专攻精练。某工兵旅救灾分队能够晓行夜至,就归功于平时的“爬坡上坎”。某陆航旅官兵加大复杂气象条件下练兵力度,经常在风雪中组织悬停起落、暗夜飞行、野外着陆等险难课目演练。此次救灾地域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但该旅任务机组沉着应对,圆满完成运送救灾物资、搭载专业力量等任务。

磨刀亮刃,换羽高飞。西藏军区将国防动员系统转型重塑作为重要环节,狠抓人武部队伍基础体能、军事技能强化训练,定期组织不少于40公里的战备拉练,积极探索研究通信指挥、侦察警戒、防护救护、保交通路等课题,规范演练“走、打、吃、住、藏、管、通”的动作。军区还巧借军工和地方科技成果,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开展联演联训,进行地震、泥石流等应急抢险实战化演练。去年,我军在西部高原组织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相关单位跨越夏秋冬三季联合训练,区域内地方力量全程参演,探索了部队快速机动、民兵分片协同、地方沿线保障的国防动员模式,为各类行动提供坚实后盾,此次抢险救灾动人、动车、动设备“零事故”也就不足为奇。

精对接打造“零失误”

11月13日上午,抢险救灾联合指挥控制中心荧屏闪烁、电话不断,最新灾情信息从前方纷至沓来,一条条指令通过电波迅速传至任务点。

灾情发生后,西藏军区针对抢险救灾行动参与力量多元、隶属关系复杂、组织指挥和协同保障难度较大的实际,着力在“协同、协调、协作”上下功夫,建立军地一体、双轨并行的联合应急指挥机构,统一协调现役部队、指挥民兵应急队伍和各行业系统应急救援队伍行动。

西藏军区充分利用灾情信息军地共享机制、军警民应急联合机制、联合信息发布机制,协同抢险、科学抢险。有效利用民兵灾情预警报知信息网,利用视频、电话、微信等手段实时上报灾情信息,掌握抢险救灾主动权。依托作战值班室建立灾情联络和通报机制,与地方防汛、气象等部门和武警部队保持联络,实时共享灾情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协调组织好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抢险救灾行动。

同时,该军区根据不同任务和环境特点,科学组织用兵,坚持按方案用兵、成建制用兵,提高抢险救灾效益。江达县人武部应急民兵坐镇主场当好主力,积极参与搜救伤员、转移群众、搬运物资;陆航、工化、运输分队快捷高效,主动承担运送人员、转运物资、开辟通道任务;驻军部队作为突击力量,在关键部位、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