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工作用一般指导,只能一般;用典型来指导,就能突破一般。近年来,江西省军区党委持续打造井冈山市人武部这个重大典型,2017年作为国防动员系统唯一的全军重大典型,64家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在军地引发强烈反响。
一个典型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2008年,原南京军区将井冈山市人武部确立为先进典型后,省军区党委就集中力量培养、磨砺、打造这个典型,在工作上经常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在党委班子配备、干部队伍、民兵建设等方面聚焦用力。这些年,省军区党委班子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井冈山市人武部指导帮带从未断线。该人武部也不负所望,在10年中荣获16项国家级奖励,105项工作受到战区(省)级表彰,成为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一面旗帜。
先进典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基层报道员提供给编辑部的稿件,首先要真,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所以,更要珍惜现有的新闻资源,对老典型也要用好。
其次,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采写能力。江西省军区除了加强培训外,还制定出台《江西省军区新闻管理工作规定》,每周对用稿情况进行排名通报,每半年组织一次阶段讲评,每年进行一次专项评比表彰,催逼各单位主动扛起抓宣传工作的责任担当。
人少事多是目前省军区系统面临的普遍难题。我们正在探索3种宣传人才共用模式:一是由地方宣传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支328人的军地宣传骨干力量;二是与驻地高校合作,每年组织新闻专业学生到军分区、人武部实习锻炼;三是借助与国防教育办公室合署办公的平台,招聘新闻专业人才,编制和待遇由地方解决,人员平时在部队工作。目前,我们对这3种方式进行了试点探索,下步待条件成熟后在全省推广。
工作难点,就是新闻热点
广西并不是盛产新闻的地方,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算是“贫瘠”的。但是年初以来,我们在中央级媒体刊发稿件40余篇,其中2个头版头条,突破了零的纪录。不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写作能力提高了,而是我们的硬新闻多了。
以前有段时间,在有的媒体发表的文章存在“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问题。现在,我们单位在军事媒体发表的文章一见报,很快就会有兄弟单位打电话过来咨询做法,有时候还会一起探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大家爱看了,因为我们坚持“功下在做上,力落到实处”。
为了抓好基层武装工作,我们在一年内把全市107个乡镇(街道)都调研一遍,纠正一些老大难问题,正规化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去年12月13日《中国国防报》以《实字当头,每份投入都值得》报道了做法,让我们看到干好工作才能出好新闻。
去年,为提高大学生征集比例,我们要求所有乡镇(街道)利用寒假召开返乡大学生座谈会,提高动员精准度。可是那段时间也正是我们工作最忙的时候,我们军分区和人武部的领导在10几天里要跑完100多个乡镇,说不累是假的,但从今年我们超额完成大学生征集任务看,累有所值。这事,经报社编辑老师雕琢润色,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载。还有我们开展的“寻找无名英烈”活动迎难而上,最终不仅把各类信息搞全了,还促成迁建新的合葬墓,10月25日《中国国防报》进行了报道。
这些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工作过硬才是硬道理,否则搭起的架子再漂亮,也是“空中楼阁”。我们工作中的难点,没准就是新闻热点。与其琢磨着如何上稿,还不如先把工作干好,不用你发愁“创新”,编辑部也会帮你报道好。
遵循规律,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我们省军区机关建立了新闻阅评、见报稿件传阅、常委会新闻干事列席等一系列制度,让党委首长及时了解新闻战线发生的最新变化,见证新闻领域清风正气的回归,逐步提高对新闻宣传的关注度认可度。
领导关注的重点未必就是符合新闻规律的亮点。为提高二者的重合度,我们积极当好党委首长的参谋助手,利用召开首长办公会时机汇报新闻选题,利用中心组学习等时机组织新闻舆论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的新闻素养。
2016年,《中国国防报》以《长江经济带:湖北国防动员的大机遇大舞台》为题,作了一期整版报道,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主要领导同志不仅指示相关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而且数次向全省党政干部推荐国防媒体刊发的文章。此后,地方领导订阅国防报刊成了惯例。
要让每一篇报道既符合本单位实际,又不违背新闻规律,既需要赢得单位党委首长的理解支持,又需要与编辑部进行真诚沟通和良性互动。
一方面,靠真实赢得信任。这几年,我们坚持抓“新闻打假”,就是宁可不发声,也不发假声。比如,把动辄“车轮滚滚”“炮声隆隆”的“假导语”赶出新闻稿,把“无病呻吟”“合理想象”的“问题秀”消灭在发稿前。通过整治,编辑部和读者对稿件的评价更高了。
另一方面,靠合作实现共赢。2017年底,湖北省军区与国内某直播平台进行合作,策划组织“直击新兵成人礼——网红党支部进军营”直播活动。3天内,直播活动收看人数超过1个亿,在激发新兵荣誉感使命感的同时,也使该直播平台受到军地双方高度关注。这件事启示我们,兼职记者、通讯员与新闻媒体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开展合作,必将实现互利双赢。
扑下身子,尽快转变角色
我完全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去年由保卫处长改为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虽说宣传保卫不分家,但保卫工作需要闭口保密,宣传工作需要开口发声,工作特点有天壤之别。新闻宣传工作关乎正本清源,关乎举旗铸魂,关乎扶正祛邪,关乎提气鼓劲,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省军区首长和媒体老师的帮带下,我们政工局采取3个办法,使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门外汉”较快进入角色。
第一个办法是办班培训。今年以来,我们在人少事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开办了2期宣传报道培训班,对全省军区各级各部门负责新闻宣传的同志轮训一遍。
第二个办法是结合工作抓报道。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刘思男结合本职工作写新闻,每年都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上发表大量稿件,既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又及时反映了单位工作,成为机关各局争抢的“香饽饽”。我们以此为生动教材,引导各级机关干部做到完成一项工作、总结一份经验、写出一篇报道。
第三个办法是营造群众办报的浓厚氛围。我们把近期发表的稿件制作成小视频,每周一交班前几分钟,通过会议系统组织各级同步观看,不断激发大家写稿、投稿的积极性。以前,我当保卫处长时,大家都怕我打电话;现在,大家都不分白天黑夜主动给我打电话反映新闻线索。说到底,要尽快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没有埋头苦干的劲头,扑不下身子,钻研不进去,就扛不了活、成不了器。
培塑情怀,无愧记者称号
当工作任务交叉重叠,还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撰写新闻稿件,不得不说是一种新闻情怀在支撑着我。从事新闻行当,犹如跑马拉松,入门简单,越跑越难。如果没有情怀作支撑,就很难当好单位的发言人、报社的通讯员。
这种情怀源于新闻对个人成长进步的帮助。在连队当战士时,我因一次偶然机会,在《临沧日报》发表了一篇短消息而喜爱上了新闻写作。2012年和2016年,我有幸参加解放军报社新闻培训班,2次培训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新闻素养,而且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为我调入省军区机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情怀源于对新闻使命的深刻认知。“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这段《新闻写作学》教材的序言,集中概括了新闻报道的重大责任。面对这如山的使命,新闻工作者岂能懈怠?焉敢不一心一意地写好每一篇稿件?
这种情怀源于对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崇敬。2015年,我采访中缅边境维稳处突行动,亲眼看到一线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冒着临边交战炮火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疏散转移群众,那番情景历历在目;2016年,我参加对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的采访,扫雷战士每天穿着40公斤的防护服、扛着30公斤的爆破筒跋山涉水、检验雷区,特别是杜富国、程俊辉牺牲奉献的事迹几次打湿了我的眼眶。不把他们的事迹写出来、报道好,我对不起这身军装,对不起兼职记者的称号!
作为新一代国动人,我愿永保这份新闻情怀,为国防建设鼓与呼!
本版摄影:冯 柱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