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不仅是老年人,更多的中青年也加入到养生队伍中。由此衍生出来的养生观,也从生活圈拓展到了其他领域。
比如,篮球比赛中有一种说法叫打“养生篮球”。一些球员在漫长的常规赛中,为了避免消耗过多体能,防止出现重大伤病,以便应对更为重要、更加激烈的季后赛,采取打几场歇一场,或只在关键比赛、关键时刻发力,或小病大养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比赛。打“养生篮球”,美其名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其实这种行为已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也在无形中销蚀着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类似于打“养生篮球”,一些官兵担心训练加班伤身体,工作挑肥拣瘦。更有甚者,产生的“养生心态”严重影响了训练姿态和工作状态。有的崇尚“佛系”人生,觉得“当先进很累,当后进受罪”,把“甘居中游”奉为圭臬,满足于训练达标就行,工作完成就好;有的熟谙“近景效应”,平常时不温不火,临近评功评奖或调职晋升时添柴加火;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只唱“红脸”不唱“黑脸”,搞明哲保身、“爱惜羽毛”那一套。凡此种种,看似“养了身”,实则“丢了魂”“忘了本”,弱化了应有的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更是对工作对事业的极端不负责。
对共产党人来说,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养生之道”?早在1971年,就有人问过周恩来总理,他这样回答:“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岁月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为了把牺牲同志的工作都承担起来,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加倍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励自己,这也可以算是我的‘养生之道’吧。”用工作来激励自己,在工作中磨炼自己,就是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养生之道”。从另一个角度讲,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前人用汗水拼来的伟大事业,都需要我们“承担起来”“加倍工作”。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吃苦就是进补,吃劲方能长劲,这是每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颠扑不破的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轻轻松松成才,“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唯有在工作中不求易、不避难、不推诿,多打一打攻坚战,才能炼就一副钢筋铁骨的硬身板;多挑一挑重担子,才能炼就一副能负千钧的铁肩膀。
有句话说得好:“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始终以不变的初心、负责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从严的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自觉在岗位上锤炼自己、工作中修炼自己。炼就了金刚身,自然不怕百毒侵,拥有了金刚钻,自然不怕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