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抗战期间,八路军官兵在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浴血奋战,乡亲们就地挖坑掩埋牺牲的烈士;几十年来,乡亲们始终想为烈士立碑,直至改革开放后才了却心愿——

乡亲富了,烈士碑立起来了


讲述人:李国成

1952年8月出生,1970年入伍,1976年退伍,曾任山西省娄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党史办主任,从事党史军史研究多年。

整理人:郭冬旭、纪凤缓、马彦博

11月9日,我又一次带着毛巾、拎着一桶清水来到米峪镇战斗纪念碑亭,擦拭纪念碑。干完活,环视修缮一新的纪念碑和亭子,我感到十分欣慰。

这里的烈士纪念碑是乡亲们自发捐资修建的,其中故事凸显时代变迁。

1940年6月16日,盘踞在静乐县的日军第九旅团村上大队窜到娄烦县米峪镇扫荡。八路军358旅判定这股敌军孤军深入山区,就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战斗于次日凌晨4时打响,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八路军358旅歼灭村上大队700余人,但自己也付出了较大牺牲。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收殓壮烈牺牲的八路军官兵遗体,清理干净后就地掩埋在战斗最激烈的国练村西山。当年,由于条件所限,乡亲们没法给烈士们立碑,只能垒起一个个小坟包。坟包不大,但在乡亲们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大家伙儿不仅口口相传八路军在此奋战的故事,逢年过节还为烈士们敬香祭奠。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祭奠革命先辈,每次看到被战火熏烤的焦黑土地和被枪弹打断的粗壮松枝,我脑海里总能想象到杀声震天、硝烟蔽日的惨烈战斗场面。受此熏陶,我从小就立志参军报国,继承先烈遗志。

1970年,我光荣参军,在部队先后担任报道组组长和宣传组组长,在训练之余经常给战友们讲述米峪镇的战斗故事。每次回家探亲,我都要去烈士坟前缅怀先烈。那时,总能碰到同样前来祭扫的乡亲,他们有的会给坟包上添几把土,有的清除坟包周边的杂草。

再后来,米峪镇战斗遗址渐渐成为县里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场所。县领导和乡亲们为革命先烈竖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因娄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里财政紧、百姓钱袋瘪,一直未能如愿。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娄烦县后,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都逐渐向好,立碑一事又被提上日程,县里研究决定,修建米峪镇烈士陵园。得知这一消息,大家都很是高兴。县政府挤出部分经费,乡亲自发捐款凑一些,实在拿不出钱来的就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帮忙平整土地、搬运建材。1997年,在军地多个单位的共同支持下,米峪镇烈士陵园于国练村西山建成了。

此后的20多年,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今更是远近闻名的国防教育基地,人武部每年组织新兵来这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各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来此缅怀先烈、企事业单位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会在这里了解历史学习先烈……我这个退伍老兵也在这里找到了弘扬革命传统的新战位,时常来此处义务讲解先烈的英雄事迹,引导大家铭记历史。

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向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红火了。致富不忘革命前辈,10月15日,太原市军地联手为纪念碑“更新换代”,乡亲们又一次踊跃参与。洁白的汉白玉护栏和安放纪念碑的亭子都为纪念碑增添一分庄严神圣。更换新碑的消息不胫而走,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前来缅怀先烈的热潮。看着烈士碑前还散发着芳香的敬献花篮和花束,我想,革命先烈的气节与精神,一定会被大家铭记与传承下去。

上图:修缮一新的米峪镇战斗纪念碑亭。武万祥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