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立多座死亡集中营,虐杀大批犹太人和战俘,死亡集中营的囚徒也组织发起过规模不等的暴动和越狱活动。2018年,俄罗斯拍摄了一部名为《索比堡》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二战规模最大的越狱行动——1943年10月14日发生在波兰索比堡死亡集中营的越狱事件。
历史学家统计,当时索比堡死亡集中营共拘押550人,130人未参加行动,其余参与越狱的人员中有80人丧生,170人被抓获枪毙,90人被波兰人出卖,战争结束时,幸存越狱者仅53人。行动中,越狱者杀死12名党卫军看守和38名乌克兰卫兵。气急败坏的党卫军头目希姆莱下令杀害越狱者并将集中营夷为平地。直到战争结束后很久,人们才得知这次越狱行动的领导者是苏联军官亚历山大·彼切尔斯基。
当时,为逃离死亡,索比堡集中营的囚徒秘密成立越狱小组,但一直没有制订具体行动计划,时间又不容拖延,因为党卫军每天都成批毒杀囚徒。随新一批囚徒来到集中营的苏联军官亚历山大·彼切尔斯基,改变了这一状况。行动小组成员经过认真甄别和考察,认为他性格坚毅,选他领导整个越狱行动。
彼切尔斯基毕业于罗斯托夫国立大学,卫国战争爆发第一天即参军入伍,先后参加多次大规模战役,后来在莫斯科以西的维亚兹马地区陷入重围受伤被俘。1942年5月,彼切尔斯基第一次尝试逃跑未果,后被送往鲍里索夫惩罚营和明斯克惩罚营关押。因在一次体检时被发现是犹太人,彼切尔斯基被押解到明斯克犹太人区,后于1943年9月押送到波兰索比堡死亡集中营。
在彼切尔斯基的领导下,越狱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10月14日,即彼切尔斯基来到集中营3个星期后,越狱行动开始。幸存越狱者谢苗·罗津费尔德后来回忆:“囚徒们同时杀死几个德国军官后,便扑向警卫室砍铁丝网(这里的铁蒺藜防护网只有一排,未通高压电)。尽管哨兵从瞭望塔上开枪射击,集中营周围还设有雷场,但许多人成功逃进树林。”
逃出集中营后,彼切尔斯基和其他8名越狱者在树林里躲藏一阵后,投奔白俄罗斯晓尔斯游击队。彼切尔斯基担任爆破手,成功使两列德国列车脱轨。在与红军正规军会合后,彼切尔斯基因曾被德军俘虏而遭逮捕,后来因政策变化获释加入第1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第15突击营,并因作战英勇,后来获授大尉军衔。
《共青团真理报》1944年秋天曾刊登文章讲述索比堡集中营越狱一事,甚至还提到组织者是一个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出生、名叫沙什科的苏联军官,但此后再无相关报道。彼切尔斯基的孙女拉德琴科后来对《共青团真理报》记者透露说,她祖父终生都想让全世界知晓索比堡集中营发生的一切,还写了一本有关此次越狱行动的专著,但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这本书没有出版发行,彼切尔斯基前往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的申请也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允许。后来,彼切尔斯基曾试图寻求苏联电影界的帮助,拍摄一部关于索比堡越狱的电影,但遭到拒绝。1987年,英国和南斯拉夫合拍改编自索比堡越狱事件的电影《逃离索比堡》,获得了第45届“金球奖”。
1990年1月19日,彼切尔斯基与世长辞。2007年,顿河畔罗斯托夫市政府在彼切尔斯基的故居前,为他设置一块纪念牌匾,2015年该市有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2016年1月,普京总统颁令追授彼切尔斯基“勇敢”勋章。2018年,《索比堡》在俄罗斯上映时,顿河畔罗斯托夫市为彼切尔斯基立起一尊雕像,树立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