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21年前,雄关鼓楼矗立在深山之中,入目满是萧瑟;如今,千年雄关旧貌新颜,焕发勃勃生机

硝烟散去,昔日雷场变商场


上图:边境开发前的友谊关地区俯瞰图,左上建筑为友谊关城楼,中间建筑为旧联检楼。
下图:如今的友谊关城楼。

“一条街,两排树,到了凭祥没住处。”1997年,我来到广西边防当兵时入目尽是荒凉。此后21年,我基本都在凭祥市友谊关附近的部队任职,目睹千年雄关的巨变,我为祖国的日益繁荣感到骄傲。

刚来到广西时,边境的硝烟刚刚散尽。尽管早在1992年,凭祥市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边境贸易开始逐步恢复,也历经过第一次大排雷,但大片雷区仍影响着边民的生产生活和边境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友谊关附近两三公里范围内,埋设各式地雷多达上万枚,附近边民触雷事件较多,因此,很多边民选择去内地打工。

那时南宁通往凭祥的只有国道和铁路,运兵列车驶向边境,沿途几乎见不到人家,路越走越荒凉、山越多越高。驻地的生活水平落后,附近的村庄大多是茅草屋。我原以为出来当兵能长长见识,看看更精彩的世界,结果却到了一个比老家更落后的地方。

父母来驻地看我,我带着他们前往友谊关一睹千年雄关风采,入目的却只有老旧的关楼和关楼下零零散散简陋的房屋。土砖砌成的墙上盖着石棉瓦,从事边贸生意的人举家居住其中,条件困难的人则窝在更简陋的棚子里。

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叮嘱我说,一定要考学提干离开这个地方。后来,我果真考学提干了,但没想到,毕业后又被分配回了友谊关,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父母因当年探望时,边关的荒凉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再没踏上这片土地。

随着边境地区开放开发深入推进,友谊关地区先后经历四五次深度排雷,遗留雷患彻底清除。2005年底,我国第一条连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南(宁)友(谊关)高速开通了,友谊关地区边境贸易日益繁华。

沐浴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春风,友谊关地区逐步发展成为集跨境贸易、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旅游、跨境电商、跨境加工等国际化商贸业务的“大商场”,千年雄关焕发出新的生机。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凭祥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国检试验区等五大开放平台相继落户,不断叠加的政策和区位优势,让凭祥市沿边开放、互联互通等建设成绩显著。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凭祥友谊关公路口岸扩大开放浦寨、弄尧2个通道,凭祥实现了与越南新清口岸、谷楠口岸的“无缝对接”,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凭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00多亿元,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200多亿元。

去年,在我的再三邀请下,父母再到边境游览。此时的千年雄关早已变了样貌,货运场、联检大楼、店面商铺取代了他们记忆中的高山野岭和孤立在荒地中的茅草屋;再到关楼前看,中外游人如织,正在通关的大型货柜车辆排成长队,国际货运列车不时驶过关口,旅游大巴还载来金发碧眼的游客;当年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屯浦寨,如今已是街道商铺连接成片,各国商贾来往穿梭,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中外大货车,车尾对着车尾接货,讨价声、点钞声不绝于耳……此情此景让二老不禁感慨:“这几年国家发展真快真好,一转眼,边境山村就变成车水马龙的商贸边城了。”

讲述人:王祥和

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营教导员,湖南新宁人,1997年到广西军区某边防团服役,1999年考学提干,毕业后分配至某边防连任排长。

整理人:宋邦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