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徐淑子
吉林省延吉市人,国防教育志愿者、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
整理人:屈雷宇
10月中旬,我带着自己制作的展板和剪报,来到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向学生讲述革命英雄故事。我收集、宣讲英雄故事已有10多年了,从刚开始自己一个人,到现在有了家人、志愿者以及政府的支持,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收集英雄故事缘于一张小小的报纸。2002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我一个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走走停停,为了消磨时间,我顺手买了一份报纸,没想到被报纸上刊登的民族英雄刘四虎的事迹深深感动。
见到母亲后,我就把刘四虎的故事念给她听,母亲听得很入迷,坐在边上的外孙女也很喜欢。从那天起,我争取每天找一个革命英雄故事,念给母亲和外孙女听。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很关心历史,只是他们获取英雄事迹的来源不多。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看到有关英雄故事的报纸就会保存起来。短短两年的时间,我收集了上百个英雄的事迹。故事多了,我萌发了到公共场所宣讲的念头。
可是,我也担心: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人们还愿意听这些故事吗?就连我的妹妹也不理解:“这些东西都过时了,再说你都5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个啥?”
“别的东西会过时,英雄故事绝不会。现在的人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也要丰富。”我对妹妹说,“我就是要趁着现在身体还好,多学习和了解这些革命英雄,然后通过我的宣讲,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崇拜英雄!”
心动不如行动。挑了个周末,我做了2条印有“永远的丰碑”“奉献爱心的人”字样的横幅,把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英雄故事都粘贴在上面,悬挂在公交车站附近。几分钟后,路边来往和等车的人将条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对这些资料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几个年轻人看完后对我说:“学校里学到的英雄事迹毕竟有限,这样的宣传太有用了!”
首秀成功后,我信心倍增,开始进小区、进学校、进公园宣传。在我的影响下,妹妹也渐渐理解了我的“疯狂”行为,有时还会帮助我一起出主意搞宣传。
2012年,母亲因病去世,我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英雄故事,从北京回到延吉。
回家没几天,我就坐不住了。我想,英雄故事在北京这么受欢迎,家乡也有很多革命烈士,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去弘扬和传承。于是,我马上着手策划在延吉市的宣传。
刚开始走进公园悬挂英雄事迹、老兵故事图片,公园的管理员就来找我了:“老太太,您宣传的东西很好,但是不符合公园的管理规定,必须有政府宣传部门的批准,才能在这里搞活动。”
无奈之下,连政府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的我,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相关部门。几经周折,我找到了市委宣传部。最终,由延吉市委宣传部出面与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协调,为我办展会开了绿灯。2014年,延吉市文明办专门下发《关于协助做好“爱国教育图片展”有关事项的函》,给予我更大的支持。
近几年来,我在延边共走进公园和社区宣讲50多次,分别在54个学校、12个驻延部队巡讲展览,受教人数达10万余人。2015年,志愿者张桂芬也加入到我的队伍。2017年,我们成立了延吉市“老兵之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传播英雄故事、服务老兵的行列中来,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建一座展览馆,展出收集的资料,让英烈事迹继续流传。
上图:徐淑子与志愿者共同制作展览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