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国军队总参谋部源起之三:

英国国防参谋部


■印 祺 吴志玮

蒙哥马利为英军中参谋出身的高级将领

取消陆军总司令,设立职业参谋机构

19世纪中叶,英国陆军经过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兵变,其军事指挥体制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尤其是在高级指挥官的选择上,英国已强烈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之前选择高级指挥官时贵族身份优先的弊端已在战争中得到印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尔战争的失败更是彻底惊醒英国人,他们发现结构松散的、以团为架构的军队无法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

英国从1904年开始对陆军进行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撤销陆军总司令,改由陆军参谋长担任陆军最高军事首长,同时成立陆军委员会,下设职业参谋机构——陆军参谋部。新成立的陆军参谋部由军事行动局、参谋业务局、军事训练局组成。这一军事指挥体制也逐步复制到海军和空军及相应各个下级层面。如英国海军领导机关为海军委员会,隶属于国防部国防会议,下设海军参谋部;海军委员会是有关海军重大政策性问题的决策机关,由国防大臣兼任主席,海军参谋长任执行主席;海军参谋部是海军指挥机关,负责制定海军军事方面的政策、兵力部署、计划等,海军参谋长为海军第一主官。

参谋机构在世界大战中运筹帷幄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英国建立远征军赴法作战。其军、师两级均编有专门参谋机构——司令部,这类参谋机构在作战筹划中开创了将坦克用于战场的先河,并大量使用飞机作战,促进英国军事技术和军兵种的发展。英国远征军在西线击败德军197个师中的99个,俘虏近20万人——几乎占到协约国军队在法国歼敌总数的一半。

参谋机构的重要作用同样体现在海战战场上。一战伊始,英国海军开赴北海进入战斗状态,并派出多艘潜艇在赫尔戈兰岛海域佯动,却根本找不到作战机会。担任地中海舰队参谋长的罗杰·凯斯准将提出使用轻型舰艇突袭德国军舰的计划,即以英军潜艇为诱饵,引诱和围歼德军驱逐舰分队。这一计划提出后得到丘吉尔的肯定,并很快在赫尔戈兰岛海战中得到成功实施。

许多在一战中以参谋身份得到历练的英军高级指挥员在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蒙哥马利元帅,这位一战中的一级作战参谋在战争结束后曾任旅参谋长、二级参谋,后进入参谋学院任教。蒙哥马利在任各级司令部参谋时,以认真缜密的工作作风而著称。蒙哥马利认为,周密细致,是每位参谋人员必备的工作作风,任何粗枝大叶都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撤销三军独立机构,适应联合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反思英军在一战中的表现时,认为组成英国武装力量的3个军种——陆军、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之间有必要进行更大的协作。虽然组建联合参谋部门的提议在1921年被当届政府拒绝,但出于军种间协作的考虑,参谋长委员会在1923年组建。1956年前,参谋长委员会虽未设主席职位,但由海陆空3个军种参谋长轮流主持委员会。

1959年,受二战中“联合作战”这一新概念的影响,英国设立国防参谋长一职。首任国防参谋长是皇家空军元帅威廉·迪克森。同时设立的国防参谋部是英军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向国防大臣提出有关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武器需求、兵力部署、作战行动等方面的建议;根据国防大臣的要求制订各军种作战和联合作战计划;进行军事理论研究,提出军事战略方案;制订后勤计划,管理训练演习等。国防参谋部的直属机构主要有:战略与政策、计划与人事、武器需求和作战等四大部门。

国防参谋部的作用在马岛战争中得到检验。英军在对马岛的封锁作战中形成4个指挥层次:最高层为战略指挥部即战时内阁,第二层是联合作战指挥所即联合作战司令部,第三层为各战役方向指挥所,第四层为各战术指挥所。整个指挥体系的核心是由国防参谋长领导、海军上将为总指挥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下辖3个作战司令部:“324”特遣编队司令部,负责指挥核动力攻击潜艇;空军司令部,负责指挥远程航空兵;“317”特遣舰队司令部,负责指挥北纬10°至马岛海区的舰船编队。这种清晰的指挥关系和简洁的指挥层次,从体制上保证了指挥的高效率。

1985年,英国取消独立的海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和空军参谋长及其参谋机构。国防参谋长作为政府的主要军事顾问,继续担任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这一改革大大加强了国防参谋长的地位,相应削弱各军种参谋长的权力,特别是取消他们为各自军种制定未来政策和计划的权力。1994年,英国国防领导体制再次进行改革,将原来由国防部、国防会议直接指挥军队的权限交给参谋长委员会和国防参谋部。

2012年,英军正式组建联合部队司令部,专门负责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与能力建设,形成了“国防部-联合部队司令部-一线机动部队”3级作战指挥体制。

(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