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任务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以专心、尽心和恒心的‘三心’来精雕细作,必有所得。”不久前,一位即将退休的领导在寄语年轻干部时说的一句话,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令人深思。
把现实任务当成心中的艺术品,摆脱名利的缠绕、摆脱世俗的眼光、摆脱不切的实际,只为内心那份纯真的追求不懈努力,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然而,目标单一、追求简单,可倾其所有、钻其所专、尽其所能,精耕细作,积尺寸之功,故可成就不凡。达·芬奇在日记中写道,早期作画只是谋生的手段,但是真正作画时,我只想把它作为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而不管付出多少成本和精力。在为教皇创作《最后的晚餐》的作品时,达·芬奇曾被人催了好多次,而他总是回答:“欲速则不达,我会画好的,你不必再催。”正是他把画当成一件艺术品,而不是谋生的商品,也不是应付的物品,才可创作出世界瑰宝。
在芸芸众生中,面对大小、难易、急缓任务,人的心态也是千姿百态,各有所异。即使面对同样的任务,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将任务视为一种政绩,存在急功近利心态,试图以完成任务来展现能力,从而实现自身功成名就;有的人视任务为一种附加品、一种负担,存在逃避消极心态,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不敢担当,不敢作为,只求安逸图舒服;有的人视任务为一种加工品、一种流程,存在被动应付心态,过程完、时间到、任务了。这些都是追求任务其他价值而忽视了任务本身的价值所在,以至于出现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等现象,任务在完成中偏离了预期方向,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昙花一现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把任务当成一件艺术品,其实是一种洒脱,为追求事物本真,排除各种缠绕,清除各种污渍,遵从内心想法,倾心倾力加工雕琢,呈现完美成效的同时也展现完美自我;是一种升华,跳出为完成任务的思维局限,将心与力、志与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同步升华,同步促进;是一种智慧,态度决定一切,将任务当成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来对待努力,不仅收获完成任务的好结果,还收获好心态,进而更加激发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实现良性循环。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如果你是一名清洁工,也要像米开朗基罗绘画、贝多芬谱曲、莎士比亚写诗那样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你就会从中发现很大的乐趣。
珠港澳大桥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把“巨大的土木工程”始终当作艺术品来做。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入口建成的三道16米高、200米长水泥墙,光滑如玉;牛头岛预制的5万个小构件,精致如瓷,这些光靠技术是难以企及的,必有艺术之心方可建成,正如常言道:“把事情做到极致,靠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