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1978—2018。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经济社会为母体的国防动员,也以水涨船高之势快速发展,多项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发展成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从今天起,本版推出“见证·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经济动员等领域发生的沧海桑田式的巨大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精彩瞬间,见证改革开放带给国防动员领域不断前行的力量。
2007年8月,260余名官兵、120辆装备车辆从内蒙古满洲里火车站换乘换装,前往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任务。这是和平背景下我军首次组织的超远距离跨国军事运输。
时光流转,刚刚过去的9月,满洲里火车站同时完成两项跨境铁路军事运输保障任务:参加“和平使命—2018”联合军演和“东方—2018”战略演习部队的换乘换装。其中“东方—2018”战略演习被誉为中国军队“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参演。
“满洲里火车站见证了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运输投送处处长孟宪刚说:“2007年至今,该站已先后10次执行部队跨国铁路运输投送保障任务。”
始建于1901年的满洲里火车站,“目睹”了日俄战争的烽烟,“熬过”了侵华日军统治下的萧条,“感受”了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的惊心动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满洲里火车站更是见证了我国军事力量远程投送保障能力的跃升。
1988年,满洲里被设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1992年国家批准满洲里市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全市针对口岸特点制定了以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逐步形成了以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对交通运输提出更大需求。从2000年开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近7亿元,对满洲里铁路场站和公路口岸进行扩能扩容改造,满洲里口岸通关过货量逐年猛增,一跃而成为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亚欧大陆金桥”。而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也让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军事物资交流持续升温。满洲里火车站不仅是“一带一路”上转运中欧班列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国军队走出国门的“红色交通线”。
2007年,满洲里火车站迎来第一支成建制部队。
当时,一连串问题摆到了铁路军代表面前:中俄铁路轨距不同、列车规格不同,人员换乘还好办,重型车辆如何换装?中俄装载标准不同,装备上列车如何捆绑加固?部队官兵批量出境,“一关两检”手续如何办理?边境海关每日通过能力有限,如何组织协调部队快速通关?
“上下全力以赴,摸着石头过河。”回忆当年的转运大会战,驻哈尔滨铁路局军代处副主任的罗维有仍与有荣焉。驻满洲里火车站军代处隶属扎兰屯军代处,平时只有2名军代表驻守。2007年,罗维有就是其中的一名军代表。
他告诉记者:“转运工作专业性强,双方语言交流是最大障碍。说不清楚,我们就拉着俄方代表到现地连比带划地谈,把装车、捆绑、加固、订票每个细节都想到,生怕落下啥。”第一次跟俄方代表会晤,双方光是磋商就谈了3天;第一次为大型装备换装,一列装备就花了一天一夜;装卸载道路只有1条,经常出现人等装备的现象……
要改变,就必须加快站台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改造步伐。2009年,满洲里火车站将军交运输纳入到铁路企业目标管理中,促进军交运输与车站管理协调发展。他们扩建装卸场、搭设高站台、开辟装载点、建设照明系统、研发换装器材、改造排水系统、建设数字调度系统……装卸载道路从最初的1条扩展到4条,可满足军列昼夜在两条专线同时装卸载、大型武器装备直接开上列车。
军地共同确立“先保军运、后保联运”的运输原则,车站优先选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形成一套完备的跨国运输流程和方案;军代处平时投入建设、开展教育、组织培训、锤炼队伍,运时集中力量、突击换装,换装效率从最初的24小时通过1列,跃升为2018年高峰时期24小时通过6列。
规模空前的“东方—2018”战略演习,让满洲里站迎来了建站117年以来最大的考验。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里,这里往返跨境运输投送军列56列,往返运送人员3000多名,武器装备1000余台件,超出过去十年的任务总量,创下了我军出境演习跨国投送规模之最!
军地双方不仅安全高效完成了保障任务,同时还打开了另一道国门:首次开创成建制部队通过铁路、公路口岸同时通关通检入境,为未来提高运输投送效率,缩短运输投送时间提供了有益尝试。回首岁月,满洲里火车站目睹了旧中国的孱弱,经历了新中国的成长,目睹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壮大,满洲里火车站将继续谱写“红色交通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