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忠魂永驻开山岛

——追忆采访王继才的日子


■本报记者 单慧粉

记者在开山岛与王继才合影。王中权摄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也许只有一面之缘。

7月下旬,我登上开山岛采访全国“时代楷模”、民兵守岛英雄王继才。7月27日,噩耗传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8岁。没想到,我与他的第一面,便成了永别。

至今,那天采访的情景仍像刚刚发生一样清晰,以至于我迟迟不愿相信,那天领着我走了一趟岛上巡逻路、坐在床头给我讲述守岛故事的王继才,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你得上”,父辈的一句嘱托,让他选择了以岛为家

“呜……”伴随着远处阵阵汽笛声,这天上午9时,我和灌云县人武部一行人从燕尾港出发乘船前往开山岛。

经过近50分钟的航行,茫茫黄海,开山岛的码头出现在视野里。远远地,王继才站在码头上向我们招手,身旁的两只小狗跳着叫着迎接客人。

皮肤黝黑,身着一身笔挺的民兵常服,一双大手苍劲有力,这是王继才给我的第一印象。在王继才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岛中央的一条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依山而建的营房层层叠叠,小岛像极了“海上布达拉宫”,这也使它多了分神圣感。开山岛素有“石多泥土少”之称,岛边都是陡峭的石壁,路并不好走。

时值三伏,天气异常闷热。不一会儿,我们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王继才解释:“夏天岛上温度一般比陆地高5℃。”

当日,灌云的气温是38℃!

这与想象中碧海蓝天、舒适惬意的海岛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不由发问:“总这样吗?长期生活在岛上,受得了吗?”

王继才笑了笑:“习惯了。”

“这是苦楝树,这是爬山虎,这是桃树,这是洋芋头……”王继才一边走一边介绍岛上的一草一木,“前两天台风过境,岛上还没来得及收拾,你们别见怪哈!”循着他的目光,不远处是几棵被拦腰刮断的大树,部分营房的房顶也被掀了大半……

“还好,损失不大!”王继才语调平静。在王继才的生活里,台风光临属于家常便饭。他告诉记者,过去,开山岛由海防部队驻守。1985年部队撤出后,成立民兵哨所。当时岛上无电无淡水无居民,除了几排空荡荡的营房便只剩下肆虐的海风,连飞鸟都不肯光顾。灌云县人武部曾先后派出10多个民兵守岛,可最长的只待了13天。直到1986年7月,26岁的王继才上了岛。

“小岛条件这么苦,别人都不守,你为什么要守?”这是一个被无数人问过的问题,可每一个登上小岛、看到周围环境的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发问。王继才想都没想就回答:“我的父亲1942年入党,我的舅舅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他们曾对我说,‘我们这代人用生命打了江山,你们这代人要守住领土。如果国防需要你出力,你得上!’”

“你得上”,简简单单3个字,王继才一家付出的是32年的岁月:王继才瞒着家人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追随他也上了岛,从此,荒岛成了他们的家。为建好这个家,夫妻俩求往来的船只一包一包从陆地上运来泥土,凿开石头栽花种树,头两年一无所获,直到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如今,岛上的苦楝树已经有碗口粗。

“民兵也是兵”,他在坚守中履行兵的职责

“平时吃的粮食从哪来?喝水用电有保证吗?”我抛出一连串问题。

其实上岛前,人武部领导就介绍过,王继才夫妻俩上岛之初条件艰苦: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就是全部家当;遇有台风,船只停航,小岛就会出现断粮断水等情况。有一次,台风一连刮了17天,岛上的粮食吃完了,夫妻俩就把背包带拴在腰间,顶着狂风在礁石上捡海螺充饥。就这样撑了3天,才等到送给养的船只……

然而,对于守岛的苦涩,王继才自己却不愿多说,他解释:“民兵也是兵,当然要履行兵的职责,那些苦不算什么。”他更津津乐道的是这些年岛上生活的变化:“条件比前些年好多了。县里和人武部派专人给我们送给养,还有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能看电视能打电话能吹空调。”他带着我参观了卧室,还指着电视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这岛上条件差、费电器,电视机总是坏,县里3年给换过3次了……”

卧室外不远处是由旧营房改建而成的青少年实践基地,里面摆放着王继才夫妇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夫妻俩上岛之初使用的煤油灯、马灯、水壶、对讲机、手电筒等老物件。王继才径直走到一面整齐叠放的五星红旗前,自豪地介绍:“看!这可是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飘扬过的国旗!2012年元旦,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专门从北京送来的!天安门的国旗飘扬在开山岛,多大的荣誉和责任呀。每天看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些年的苦呀、痛呀都值了!”

斜倚着展柜,王继才悄悄抬起左腿磨蹭右腿,被我发现后不好意思地解释:“痒,一会儿就好!”原来,常年坚守在高盐高湿的海岛上,王继才和王仕花都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湿疹。这两天,王仕花就是因腿疾复发被大女儿接到岛外医院住院治疗去了。王继才撩起裤腿,虽然已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吓了一跳——满腿都是因抓挠形成的道道疤痕,新伤摞着旧伤。

“这么严重啊!没有办法医治吗?”“医生说这是由于海岛过于潮湿造成的,离开小岛才能根治。我想,过几年再说吧……”

岛上最高处的灯塔,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小岛

采访中,王继才激动地向我回忆起那难忘的一天。2015年2月11日,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在北京举行,习主席在茶话会前亲切会见全国双拥模范代表。座谈时,王继才就坐在习主席身边。他说:“习主席非常平易近人,问了我子女的情况、开山岛的情况,告诉我有困难就向组织反映。他还拍着我肩膀说守岛辛苦了,祝我们全家新年快乐。我说,‘请主席放心,我一定把开山岛守好!’”

“把开山岛守好”,一诺千金!这不仅意味着他要面对严冬酷暑、台风暴雨的恶劣自然条件,还意味着他要承受抛亲别友、独处一域的孤寂,甚至还有窜上海岛不法分子的诱惑和威胁。

王继才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不少偷渡者想把开山岛当作中转站,走私者也想在岛上囤积物资。曾经,有一个“蛇头”找到他,希望用10万块钱讨个“方便”。“我是民兵,哪能干这种事!”王继才毫不犹豫地向人武部和边防部门报告了情况,并协助警方抓获了这名“蛇头”。

还有一次,一名不法分子借着旅游开发的名义,想在岛上办色情场所,并以王继才年仅10岁儿子的生命为威胁。“我是民兵,只要我在这个岛,休想在这里干违法乱纪的勾当!”不法分子气急败坏,带人把王继才毒打一顿,并放火烧毁了哨所值班室,王继才多年积攒的文件资料全都化为灰烬。所幸,当地公安机关和武装部门及时赶来,将其绳之以法。

谈到这些时,王继才话语间充满自豪和坚定。但没有想到的是,我成了最后一个听他讲这些故事的人。我俩虽是初次见面,却像是忘年老友,王继才向我畅谈心路历程和一颗报国心,他说:“守岛就是守家,我只是做了最平凡的事。”

“你看,这里高47.8米,是岛上的最高点。”在后山的小操场上,王继才曾指着国旗杆旁边的灯塔对我说。

如今,这最高处的灯塔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这座小岛、这片海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