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以“边城”闻名全国。作家沈从文笔下的秀美山水曾是一片偏远贫瘠之地,1984年就被列入全国18个重点扶贫地区。“扶贫将军”彭楚政曾在此带领15万民兵苦战两个冬天,帮助7万多名栖身岩洞、草棚的无房群众迁入新居。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来到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与苗族乡亲促膝谈心,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开启了扶贫新征程。
湘西军分区官兵牢记习主席嘱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退役军人创业等“十项工程”,对口帮扶的10个特困村有6个已脱贫摘帽,3936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精准结对,明确扶贫力量
又是一年稻香谷黄时。湘西田间地头,不时能看到助农收割的“迷彩大军”。龙山县核桃村贫困户王礼才正有说有笑地与他的“兵亲戚”——专武干部毛绪军和民兵们一起劳作着。
2013年,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倡议后,湘西军分区迅速展开“牢记主席嘱托,传承扶贫精神,助力老区小康”活动,专门出台《军分区部队参与全州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与10个贫困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同时,军分区把部队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扶贫总体规划,军队领导纳入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和民兵纳入脱贫攻坚重要力量,扶贫工作考评纳入地方考评体系。2017年,军分区部队调整改革,在现役干部大幅压减、文职人员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他们选派30余名干部职工驻村扶贫,组织全区89名官兵职工结对帮扶330户贫困户,巩固了扶贫工作力量。
因地制宜,确定攻坚方向
翻开军分区驻村工作队员彭搏的扶贫日志,上面记录了他在村里每天的工作:“3月26日,组织民兵对水渠进行清淤;3月27日,把黄桃苗发到村民手中;3月28日,帮贫困户何国美栽种;3月29日,湘西黑猪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为实现精准扶贫快速脱贫,军分区组织人员进行全覆盖走访,为对口帮扶的10个村1211户4779人建档立卡,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施策、一户一产业、一户一技能”脱贫方案。军分区、人武部党委在制定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扶贫计划基础上,每人对口帮扶2至4户;选派36名干部职工驻村扶贫,分管领导每周进村推进,主要领导每月下村督导,帮扶干部严格落实驻村制度,确保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实。扶贫工作队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条,规划产业项目23个,帮扶异地搬迁137户,危房改造518户,社会保障兜底74户155人,完成转移就业2073人。军分区与自治州共同规划精准脱贫“十项工程”,逐村逐寨逐户改善水、电、路、房等生产生活条件。为打造“一村一品”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军分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猕猴桃、油茶、黄桃、稻花鱼、黑猪等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产业,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建强组织,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把退役军人培养成精准扶贫带头人,让‘光荣之家’成为‘致富之家’,延续曾经的光荣!”这是湘西军分区打赢扶贫攻坚战行之有效的策略。
针对民族地区村寨一线党组织成员老化、家族化等问题,军分区、人武部联合考察,为每个帮扶村培养1名优秀退役士官进村班子,在全州推荐200多名优秀退役军人进村支两委。军分区组织县、乡人武干部与村支两委班子开展联建共创活动,一起过党组织生活,一起学习中央政策,一起商讨脱贫大计,提高一线党组织领导发展、凝聚群众、带头致富能力;结合民兵调整,组建民兵应急突击队,在工程建设、应急抢险、治安巡逻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征集贫困村35名贫困家庭适龄青年入伍,扩大贫困地区兵员到经济发达地区服役比例,通过部队锻炼,提升能力素质,培养致富人才,力争做到“走一人、扶一家、稳一村”。军分区指导各人武部培养43名退役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建成百余个退役军人和民兵创业基地,辐射带动2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扶持一人,带富一片”的效应;与州政协、民政部门和地方企业开展退役士兵异地培训,军、地、校、企四方搭建创业培训平台,首批80名毕业学员实现100%就业,第二批80名退役士兵已入学培训,为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目标探索出一条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