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档电视节目引起社会关注,引发民众对中国男性青少年“阴柔化”趋向的忧虑,许多网友担心:这会不会对青少年审美观带来不好影响?会不会弱化社会的阳刚之气?
那么,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军人是个很好的榜样。军人的美在于他们所散发的阳刚之气,这不同寻常的阳刚之气不仅源于他们强健的体魄,更源于他们的刚毅果敢、血性虎气、勇于担当、恪尽职守。下面的军营故事,将告诉我们军人阳刚之气来自哪里。
——编 者
阳刚之气,源于军人的强健体魄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当兵生来就为上战场……”结束了当兵锻炼,踏上返程火车,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士官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梅伟的耳边,仍在响着连队官兵震天的呼号声与嘹亮的军歌声。
4月初,梅伟到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当兵见习,第一天就被连队官兵震撼了:晚点名后,班长徐明组织全班战士进行俯卧撑比赛,战士吴海滨以215个连续俯卧撑拔得头筹,而奖品竟是“独占哑铃一周”。
梅伟对笔者说,在特战旅,他感受到社会所呼唤的阳刚之气,这来自于极为严格的军事训练。特种兵素有“兵中之王”的美誉,其充满男子汉气息的强健体魄都是在“血与汗”中铸就的。
万孝建初进军营时,身材瘦弱、性格内向毫不起眼,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成长为全连军事训练的“全能王”。笔者见到万孝建时他刚跑完武装10公里越野,只听他大吼一声,短暂调整后,便冲向攀登架,双腿蹬地,两手握紧绳索,灵巧地攀爬。“10秒48!新纪录!”来不及听战友报出的成绩,他又跳上单杠拉起引体向上……“这个兵真猛啊!”笔者被眼前一幕“惊”得血脉偾张,情不自禁高声点赞。
“他这个人没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撸铁’。”万孝建的新兵排长孙利飞说。走进万孝建的宿舍,床头贴的座右铭吸引笔者注意: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此言不虚。除了训练场上每天一次的体能连贯作业,晚上还要加练基础力量。3年如一日,万孝建完成从瘦弱男孩到“全能王”的华丽转变,成为一名虎虎生风的军人。
前不久,特战二营组织“肌肉达人”评选,有着16年兵龄的四级军士长李城脱颖而出,8块腹肌线条分明,背阔肌强健有力,这令人羡慕的完美身材让大家啧啧称赞。笔者了解到,李城每周跑一个10公里,每月一个“半马”,坚持16年从未间断,武装5公里越野20分05秒,单杠一至八练习游刃有余。
提起下士于浩,该旅特战五连指导员成浩的眼眸里闪烁着敬佩与认可。于浩原本是只“旱鸭子”,今年2月,他参加了连队组织的游泳训练,没想到在7月的比武考核中,他竟取得极限泅渡课目第二名的好成绩。
“强化训练5个月,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迷彩服、战斗装具、武器和身体反复摩擦,脖子、肩膀等多处皮肤溃烂流血,每动一下就疼痛无比。”于浩说,医生禁止他继续下水,可他每天还是坚持超额完成训练量。随着时间流逝,于浩身上的肌肉线条越发明显,成绩也比初次训练时快了近一倍。
“打造强健身体,磨练过人意志。”该旅政委李杏说,“训练中勇于挑战不可能,就是特种兵身上的阳刚之气。”
阳刚之气,源于军人的红色基因
9月初,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小队参加陆军组织的“特战奇兵-2018”比武考核,下士彭叶军、上等兵李晓帅的事迹在该旅口口相传。
比武当晚,在牵引横越课目中,承重的主绳扁带突然断裂,锁扣高速回弹,彭叶军的下巴被打得全是瘀血,李晓帅的大拇指当场折断。这种情况下,两人冒着瓢泼大雨,和小队坚持走完20多公里,完成16个特战课目,取得不俗成绩。
讲起当时感受二人不约而同地说:“身体疲惫接近极限,疼痛让本已麻木的神经饱受刺激,但想到这是我们第一次代表旅队参加大项任务,决不能给单位抹黑。”就这样,两人坚持到比武结束,才在众人搀扶下去了医院。
笔者来到该旅特战二营,恰巧碰到营长冯亚猛在讲评工作:“1947年,我营在淮北攻蒋坝、打青阳、战灵璧、克泗州,被授予‘淮北支柱’荣誉称号。‘淮北支柱精神永驻’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传承!”
聆听冯亚猛讲述该营历史,笔者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之中。结束时,战士们“淮北支柱精神永驻”的口号声振聋发聩,使笔者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现实:战士体内的红色基因,就是军人阳刚之气的精神之源!
“想要绽放出最美的伞花,就要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要无愧‘淮北支柱’的称号。”作为该旅转型以来首批实跳队员,王文敬对伞降近乎痴迷。被伞降队员公认为最苦的离机训练,一个定型动作坚持半个小时,身体就会由麻木到僵硬,但王文敬每次都要突破极限,向自己发出挑战。
今年,该营“石工堤连”迎来授称70周年,数十位曾战斗在“石工堤连”的退役老兵相聚一堂,共忆在“石工堤连”的岁月,参加过蒋坝战斗的新四军老军医张福伟就是其中之一。
战士们一句响亮的“石工堤精神,万岁”,让张福伟潸然泪下。他说,一回到这里,就想起连队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蒋坝战斗。“那次战斗,二连(现四连——笔者注)在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团团包围下,10名同志壮烈牺牲,最后毙敌70余人,取得胜利。”战士们在老前辈讲的战斗故事中赓续“石工堤连”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在他们血液中奔流。
“3天3夜跑了600里,打了9仗,前辈经历的苦难,都是我们官兵荣光的根!”冯亚猛说,一句响彻云霄的“石工堤精神,万岁”,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传承这份阳刚之气,敢打必胜。
阳刚之气,源于军人的使命担当
军人的阳刚之气还源于他们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号令意识,源于他们在日常生活点滴中的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该旅勤务保障营二级军士长李会平从事火炮专业近20年,多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去年4月以来,该旅由摩步转型为特战,他面临选择:跟着装备去其他单位,或者留在本单位转岗。
面对抉择,李会平毅然决然选择服从命令,从火炮专业转岗到军械专业,接受全新挑战。专业基础薄、任务重时间紧,旅队定期组织考核,让李会平常常感到“被鞭子抽着走”。在他看来,旅队调整转型,自己作为一名老同志,更应该带头研究新装备,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如今,他又成了新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经常给大家讲解新式武器维修与保养,教案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将各种疑难杂症分析得十分清楚。
无人机技师、二级军士长闫涛也面临同样选择。他刚刚在原驻地购买经济适用房,孩子也转学不久,一家人才实现团聚。但部队调整改革,新单位在另一座城市,是走是留?闫涛很快作出决定:“部队更需要我,服从命令,我安心。”
无论上级赋予什么任务,军人的字典里没有“不能”二字,没有“计较”二字,他们对于自己的使命,有充满赤诚的责任感。这份斩钉截铁和勇于担当,使军人的阳刚之气拥有别样魅力,这份魅力延续一生,即便离开军营,也依然存在。
湖北某集团后勤总经理于少林,曾是战斗在青藏高原的一名汽车兵。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于少林行车在青藏线上,车辆突然抛锚。于少林想,无论如何都要将物资按时送到。他和战友强忍高寒缺氧带来的不适,凭借顽强意志,硬是将故障车拉到维修点,按时将物资送达。
2001年从部队复员后,于少林来到某集团,成为一名安全员。当兵的经历使他更具责任感,别人不愿干的事,他主动干;工友消极怠工,他带头干,不讲条件、不谈价钱,一步步从安全员,干到主管、部长、总经理。于少林身上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散发出别样魅力,感染着周边的员工,大家越发地尽职尽责,紧紧团结在一起,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离开部队2年的退伍士官崔苗兰,坚持每天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参加过朱日和实兵对抗、和男兵拼过刺刀的女兵李婷婷,回到大学后牵头组成校园大学生特勤中队,主动担负起维护校园秩序的任务……
一日为兵,终生为兵。军人责任感所涵养出的阳刚之气,使他们在人群中绽放出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