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此岸彼岸一家人

——王继才、王仕花和他们的儿女们


■本报记者 武天敏 柳 刚 宫玉聪 特约记者 田亚威

云彩追着月亮,海浪亲吻礁石。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思念最深的时候。

小岛长夜,苦楝树下,仰望上山的台阶,王仕花想起老伴每天早晨像闹钟一样准时的那句话:“仕花,起床,升旗!”

大海那面,燕尾港还亮着一盏灯火,大女儿王苏想起爸爸的话:“很多事情爸爸对不起你,谁让你是老大呢?”

省城南京,国徽高悬的边检站里,儿子王志国想起爸爸的话:“你是家里的男子汉,爸爸要是挺不住了,你要挺住!”

中秋节快到了。小女儿王帆忘不了,爸爸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拿起手机,她不由自主地点了一下爸爸那个沧桑的头像。电话那头,无人接听……她至今不愿相信——爸爸突然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

为了守岛,这个家一分两半。岛上,一对夫妻相濡以沫;岛下,3个儿女相依为命。

王帆说:“想念爸爸,也想念那个岛,因为爸妈在那里,那个岛也是我们的家。”

“爸妈守岛,如果连自家人都不支持,谁还支持啊”

打开快递包裹的那一刻,王苏的心好像被猛刺了一下。

这是爸爸让她网购的治疗湿疹的药。“人走了,药才到。”王苏的泪水吧嗒吧嗒往下掉,“医生说,爸爸的湿疹其实在岛上抹药没用,除非下岛了才能慢慢好。”

这些年,王苏已经习惯了听爸爸妈妈的“使唤”。“岛上一旦缺个啥要用个啥,他们就会给我捎纸条、打电话。”

为此,王苏曾经很“恨”爸妈。那年,为了守岛,王继才和王仕花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揪心的决定——让刚刚收到初中录取通知书的王苏辍学,“你是家里的老大,弟弟妹妹需要你照顾”。

王苏哭肿了眼睛。“爸妈从小就说,读好书,有出息。我书念得挺好,还是三好学生,爸妈怎么就忘了呢?”

擦干眼泪,13岁的王苏成了8岁弟弟、6岁妹妹的“家长”,洗衣、做饭、缝缝补补……

擦干眼泪,13岁的王苏也成了爸爸妈妈的“运输队长”,送米、送菜、送煤球、找渔船……

弟弟妹妹学校开家长会,当姐姐的王苏去,人家就问:“你们没爹没娘啊?”寒冬腊月,王苏去拣虾皮,十个指头九个生冻疮流脓。她要用挣来的钱,给弟弟换书包、给妹妹买文具。一天深夜,家里蚊香点燃了蚊帐,王苏用脸盆里的水把火扑灭。望着焦糊冒烟的床铺,3个孩子抱在一起,大哭起来……

第二天,孩子们托渔船给岛上的爸妈捎去一张纸条:“你们不要我们了吗?你们不回来,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

王仕花急匆匆从岛上赶回来。一进门,孩子们都扑到她怀里。怎么跟孩子们解释呢?她只能流着眼泪说:“爸妈没有不要你们,等你们长大就理解了,这是爸妈的工作。”

爸爸妈妈在干啥?王苏回忆说:“一次上岛看他们,看见他们整天累得那个样子,看见他们顿顿吃咸菜、盐水煮黄豆,才知道他们吃了那么多苦。”

“爸妈在岛上,不能让他们挨饿受冻。”第一次深夜到码头托渔船给爸妈送煤球,路又黑又长,王苏又累又怕,脚下却没停,“我要不送去,爸妈就又要嚼生米了……”

这条路,王苏记不清走了多少趟,一直走到现在。“爸爸抓了螃蟹海螺给我捎下岛,让我去卖,换了钱买煤球,再扛着送到码头去。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前面挂着米面,后面有时驮着煤球,有时驮着弟弟,先是推着,后来骑着。结婚了,老公陪我去;有孩子了,带着孩子去……”

抹一把眼泪,王苏抬起头来:“最难的时候,我就想,爸妈守岛,如果连自家人都不支持,谁还支持啊?”

“爸妈给我们的物质很少,可给予的爱是百分之百”

谁能想到,1989年出生的王帆,竟然过了一个“没有电的童年”。

她和哥哥王志国小时候都是在开山岛度过的。小岛深夜,蜡烛、煤油灯的火苗,至今跳跃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岛上没有小朋友,没有电视,更没有游戏机。唯一的玩具,就是“爸爸用贝壳做的项链,用绳子拴着给我们牵着玩的小螃蟹”。

“那时,岛上养了几只鸡,下了蛋妈妈就攒起来,带下岛去卖了换钱。一次我看妈妈带了一篮子鸡蛋下岛,就拉着篮子哭着不让妈妈走。最后,妈妈拣出来两颗鸡蛋,让爸爸煮了给我吃。”王志国回忆说,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总觉得肚子饿”。

“一次,岛上来了一艘登陆艇,爸爸抱着我在码头上看。那天艇上做花卷,我说什么东西,好香啊!爸爸就到艇上和人家要了两个花卷,我吃一个,另一个他也不舍得吃,在手里给我拿着。那是我第一次吃花卷,之前都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现在好多人问我,你觉得你爸爸是个合格的爸爸吗?那时岛上条件差,他也饿,他也急,他从牙缝里省出东西给我们吃,还陪我们玩,其实大人消耗更大,他领着我山上山下地跑。这都是父爱。”

说起这些事,王志国眼圈红了:“和其他家庭相比,爸妈给我们的物质很少,可给予的爱是百分之百。考上大学后,有天上岛去看爸爸妈妈,晚饭煮了螃蟹。我问,爸爸你怎么不吃?爸爸说,你吃,螃蟹有什么好吃的,我都吃腻了。其实我知道,他和我妈根本不舍得吃,捞上来的螃蟹他们都会拿去换钱,攒起来给我交学费。”

在王志国眼里,更多的时候,爸爸表达父爱的方式是严厉——

王志国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每天早上起床,王继才就撵着儿子往山上跑;上小学,王志国一次偷偷改了考卷分数,他把儿子屁股打得青紫,他可以容忍儿子考不好,但绝不允许弄虚作假……

父子之间的理解,需要时间。说起爸妈在海岛上升国旗,如今已是军人的王志国,这样讲述自己的情感历程——

“我在岛上长到7岁,小时候爸爸妈妈升国旗都带着我,这只是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上学了,在校园看到升国旗,我会想到爸妈在岛上还好吗?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我?那是一种心痛的感觉。直到自己参军入伍,看到边检站的五星红旗,自己肩膀上有了责任,我才理解了爸妈守岛的意义。”

王志国参军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也是在一个海岛上值勤。一天,他打电话给父亲:“爸,你和妈能坚持那么多年,太不容易了。我和战友们这么多人、定期轮换都感到寂寞,你和妈妈就两个人、这么多年……”

那天,王志国说了很多、很多。电话那一头,王继才没有说话,一直在听。

一个父亲的欣慰,都融化在这长长的沉默之中了……

“当儿女遇到难关,需要父亲扶一把时,他一直都在”

那天,夕阳西下,小岛披上了彩霞。

端起酒杯,刚抿了一小口,王继才又把酒杯放了下来。

“去,你也拿个杯子,坐下来,陪爸爸喝一口!”他对参军入伍、即将去部队报到的儿子说。

王志国扭头去拿酒杯,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知道,爸爸这是把他真正当成一个大人、当成一个男子汉了。

在外人眼中,王志国很争气,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参军入伍到部队。可王志国知道,没有爸爸一路的支撑,自己走不到今天。

读高中,要交5000元择校费。收到通知书,王志国当时脑袋就“炸”了:“这么多钱,家里哪里交得起?书肯定是不能读了,干脆跟同学出去打工吧。”让他没想到的是,爸爸去借了高利贷。妈妈后来告诉他,爸爸为了尽快还债,冬天在冰冷的海水里捞海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他虽然常年在岛上,没有陪伴在我们身边,但心一直都陪着我们。当儿女遇到难关,需要父亲扶一把时,他一直都在。”王志国说。

高考前,王志国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他很沮丧,担心考不好。王继才专门下岛看儿子,用宽厚的手掌拍着儿子的肩:“没事,你尽力去考。考不好,爸爸妈妈不会怪你的。”

儿子考上大学,王继才东拼西借凑足了学费,亲自送儿子到学校。当晚,他舍不得住旅店,就和儿子挤在宿舍里那窄窄的单人床上。第二天大清早,他只留了一张车票钱,把其余的钱都塞到儿子手里,嘱咐说:“儿子,你上这个学不容易,要珍惜,做事要对自己负责任,我们的家庭和别人家不一样……遇到困难,不要怕,努力总会解决的。”

那天清晨,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王志国咬紧了牙关:“这书,我必须得读下来,否则对不起爸妈,对不起姐姐!爸妈在岛上那么苦都能坚持下来,姐姐带着我和妹妹那么苦都能挺过来,我怎么就不行呢?”

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王志国上大学的第一个周末就出去打工。送牛奶、端盘子、当家教、卖车票、放电影……闲暇时间都在挣学费。拿到了奖学金,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欠的学费还上。打工挣了点钱,他也不敢乱花,因为“以后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那4年,心疼弟弟的姐姐王苏,也不时寄点钱接济弟弟,同时嘱咐弟弟:“打工可以,不要耽误了学业。”

4年之后,王志国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拿着录取通知书,王志国想起了爸爸的话:“不要羡慕别人,别人有的你没有,你有的别人也没有……”

“别人有的,我看到了。我有什么?以前真的不知道。”王志国说,“现在,我知道了,我们作为爸妈的儿女,有的就是他们的精神。这是我们这个家最大的财富。”

“对儿女也好,对孙辈也好,他们是把爱深藏在心里”

孙子的名字,是王继才起的——“我跟你妈每天迎着朝阳升国旗,就叫向阳吧。”

向阳出生时,王继才在岛上。想见亲孙子见不到,心里急。那段日子,他常常给儿子王志国打电话,平时少言寡语的他常问个不停:能吃吗?有多重?长多高了?

王继才亲眼见到孙子,已是9个月之后。王志国把孩子从摇篮里抱出来,王继才没伸手接,站在那儿呵呵傻乐。儿子说:“好不容易来一趟,抱抱他嘛!”王继才摆摆手:“不用,不用,看到了,就心安了,挺好。”

爸爸那么想孙子,为什么不抱抱呢?王志国百思不解。直到爸爸去世后,他看到一段爸爸生前拍摄的录像片,不禁潸然泪下——

视频里,姐姐王苏的女儿上岛去玩。爬石阶、上灯塔,王继才都小心翼翼地用两个手指头,捏住外孙女的衣襟。随行的电视台记者好奇地问:“你怎么不拉外孙女的手呢?”王继才憨笑着,把手放在镜头前:“看,我的手这么糙,小孩手那么嫩,我怕她疼。”

“爸爸这么多年在岛上,干的都是粗活,那双手粗糙得像岩石、像铁片一样。妈妈也是……”大女儿王苏告诉记者。

灌云县有句谚语“疼儿不让儿知道”。在王继才心里,对大女儿的亏欠最多。他曾经跟王仕花说:“结婚时,一定亲手把她交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手上。”

然而,女儿婚礼那天,海上变了天,王继才没有来。

“爸爸说不定就在来的路上,走慢点,走慢点……”婚车上,王苏一遍一遍跟司机说。那天,王苏化了5次妆,都被泪水冲花,最终还是没有盼来爸爸的身影。

此时,王继才在小岛上,心像大海一样翻滚。他望着海那边家的方向,抽着烟,手里拿着王苏小时候的照片:“闺女啊,爸爸对不起你……”

后来,王继才专门嘱咐女婿张超:“王苏从小最辛苦,你一定要好好待她。”他也反复叮嘱王志国、王帆:“你姐太苦,以后你们要好好照顾她。”

这一切,王苏都是在爸爸走了之后才知道的。

那年,王志国换了新岗位,感到“每天工作单调乏味”,给爸爸打电话说“没有成就感”。“儿子,你太久没有回来了,有空来岛上住几天,换换心情。”王继才对儿子说。

一个月后,王志国来到小岛。“那天吃完饭,爸爸带我满山转,领我看他和妈妈这些年在岛上栽种的树木。爸爸笑着说,还记得你小时候跟妹妹抢无花果吃吗?现在岛上有这么多果树,有桃子、梨子、枣子、葡萄,再也不用和妹妹抢了吧?”

凝望满山苍翠,王志国顿时明白了:“爸爸是在用他和妈妈的‘成就感’教育我。世界上没有比守一座孤岛更乏味的事情了吧?他和妈妈不但坚守这座岛,而且改造这座岛,给我示范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乐趣。对儿女也好,对孙辈也好,他们是把爱深藏在心里。”

“我们这个家,每人都是彼此的一部分”

2013年春节前,王继才和王仕花受邀到北京参加活动,王苏、王志国、王帆姐弟3人也来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全家旅行,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

幸福时刻,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里。爸爸走了,王志国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相册看一看——这是爸爸一生中难得的笑脸。

团聚,对王继才一家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32年,一片海水,两条海岸,爸妈在那边,孩子们在这边。长大了,孩子们越走越远,爸妈还在岛上。

“我们这个家,不能常陪伴,唯有常牵挂。”王志国说。

这份牵挂,隔着大海,隔着时间,隔得太远,隔得太久。王志国曾经劝爸爸妈妈早点离开海岛,不要等腿脚都迈不动步了才下来,“到时,你们俩带着孙子去旅游”。

前年中秋节,王帆给了爸爸一个惊喜——她订了一个生日蛋糕,托人给爸爸送上了岛。“想了一圈,肯定是我小闺女!”王继才在电话里乐呵呵地对王帆说。

今年7月26日,王继才陪王仕花到南京看病。当天晚上,王帆见到爸爸和妈妈。“爸,你明天中午跟我一起吃饭,下午再回吧?”“嗯!”王继才爽快答应。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王继才就打来电话:“小帆,岛上有急事,我已经在车上了。”

王帆怎么也想不到,这居然是她和爸爸的最后一个电话。

“爸爸每年都说,等全家人聚齐了,拍张全家福。”王志国说,“爸爸去世后,我到岛上收拾他的东西。看到他的床头放着一本日历,上面都是我们一家的照片。当时,我眼泪哗哗流下来。平时我们想念着爸爸,他也想念着我们……”

“我看到,桌子上还摆着他生前吃过的最后一顿饭,一点虾皮,都干了。我后悔,一直想给他做顿饭,没有做成。总觉得以后还有时间、有时间……”

爸爸走了,王志国想起他的歌声——

10年前的那个夏夜,王继才突然说:“儿子,咱俩一起唱首《咱当兵的人》吧!”

五音不全的爸爸还会唱歌?王继才说:“岛上就咱3个人,自己唱给自己听,怕啥?唱这首歌,就是要有气势!”

“妈妈会唱歌。这些年每当在岛上闲下来,她就给爸爸唱《歌唱祖国》《南泥湾》《大海啊,故乡》……爸爸一边听,一边拍巴掌。”

“爸爸走了,妈妈一天要哭好几回。爸爸生前,妈妈每次下岛都不放心爸爸,一天要给爸爸打五六个电话。我总在想,两个人,在岛上32年,多少话也该说完了吧,有这么多话要讲吗?其实,他俩之间已经不能用简简单单的爱情来理解,他们俩是彼此的一部分。其实,我们这个家,每人都是彼此的一部分。”

海上升明月,时序近中秋。王帆曾经和姐姐、哥哥商量:这个中秋节一起上岛,给爸爸过生日。

现在,爸爸走了。姐弟3人还是决定上岛,陪着小岛上的妈妈,守着天堂里的爸爸。

开山岛,他们永远的家!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