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交运输4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


■本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陈立强 吴怀彬

4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加上“改革开放”的前缀时,展现给世人的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

40年来,我国交通建设发展快速,从绿皮车到高铁,铁路交通工具升级换代,军事铁路运输也迎来了“春天”——从基础保障设施完善到军交信息化建设,从体制机制创新到依法出行,我军运输投送能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初,记者采访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的4名军代表,从回顾历史与对比现实中,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军运输投送领域的建设发展成就。

——编  者

从枕木站台到智能装载

■讲述人:杭州军代处主任 薛宝权

我在军代处工作24年,参与了军事运输动态监控系统的研发、高铁整列跨区输送轻装部队、开展集装箱整列军事运输等项目的研究,经历了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试点和“打仗型”军交建设等大项活动,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军事交通运输带来的巨大变化。

1995年我当军事运输调度员时,每次参加调度值班,遇有军列卸载任务,首先关心的就是部队装备的头向问题。只要发现装备头向与军用顶端站台头向相反,就需要马上协调友邻军代处或铁路部门在大型铁路枢纽内调整列车运行径路、修正装备头向,不仅作业烦琐、浪费运力,还经常造成军列晚点。

如今,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经过新一轮军运基础设施建设后,管内主要军运装卸站均已具备双向装卸载能力,遇到装备头向不顺位时,调整卸载股道就能保证装备顺向卸载。

军运装卸载作业的变化不只如此——

过去装备卸载需在线路区间搭设58根枕木站台或是S94轻型组合站台,这两种站台的搭设,至少需要30名官兵,且难度大,对场地的要求也高。现在利用野战站台车搭设组合站台,只需要2名操作人员,最快6分钟就可以完成站台架设,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

过去装备加固捆绑大多使用铁丝,一个整列需3个多小时作业,战士们的手因长时间用力都撕裂了,还经常因为捆得过紧或过松组织返工。到达卸载时,铁丝就不再有利用价值,消耗量极大。现在使用链式紧固器或钢丝绳进行捆绑,一个整列最多需要1个小时,方便快捷不伤手,还能重复使用,极大降低了铁路军事运输的成本;

过去保障官兵饮食“围一圈、就地坐”“一口干粮一口水”,如今军代处联合浙江省军供指导中心组建军供保障分队,依托社会化保障路子,与社会大型快餐企业合作,实现了科学制膳、营养配餐,伴随军供、应急军供高效保障,条件好的军供站还实现了宾馆化住宿、一站式服务。可以说,军供保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车站、码头、机场,部队保障需求在哪里,军供保障链就延伸到哪里。

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

■讲述人:运输调度处参谋 胡建军

“一把尺子、两支笔,一张运行图、两个本”,这是20世纪80年代,军运调度指挥员的专用“家当”,当时军运保障信息都是靠铁路调度台人工采集,指挥军运现场只能靠一部电话沟通。

听当年从事军运调度的老军代表讲,由于无法实时掌握军运现场和军列运行信息,调度指挥全靠定时手工抄点、手工画图,军运任务量大时,往往一忙就是一宿,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遇到紧急情况,掌握情况不仅时间滞后,还往往出现偏差。

有一次,某地发生水灾导致线路中断,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军列只能待避停靠。为不耽误部队行动,10多名军代表齐上阵,重新制定绕行径路、手工铺画运行图、人工排定运行时刻,3个小时后才重新拟定军运计划。

如今遇到类似突发事件,半小时内就能解决。因为从军委后勤保障部到战区、各军兵种以及驻交通沿线军代处已经全部联通铁路军事运输综合信息专网,实现了从“上至下、点到面”的军运信息互联互通。军列运输方案现在全部依靠铁路军事运输动态监控系统自动处理,真正实现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的转变。

不仅如此,驻上海铁路局军代处还建成军运实时调度指挥系统,可对管内车辆保有量、军运挂运方案、军运实时位置状态、全集团公司军运任务概况等进行全面掌握。有了这套系统,就如同有了军交运输的“外脑”和“眼睛”,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快速做出最优的决策、最佳的方案。调度值班也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操作都在触摸屏上进行,可以自动采集信息数据,对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现场实现可视化指挥,工作效率有了几何倍数的提高。

今年初,我们在处置空军某部运行军列突发危重伤病员事件中,仅用20分钟就确定军列临时停车方案和伤病员救治事宜,调整安排后续客货列车运行时刻和施工天窗。

从单纯协调到依法管理

■讲述人:运输调度处副处长 沈  岗

我1997年来军代处工作,参与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协调某部的紧急运输保障任务。但是这项任务最后并没有完成,反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军事运输组织带来了较坏的影响。

在总结教训时,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法规制度不完善。这些年,我们吸取教训,对军运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严格审批程序,把运输组织工作上升到法规政策层面。

我们与铁路部门建立领导干部双向兼职制度,就是将党内和行政两条线同时纳入军交运输管理体系中,不仅驻在单位领导兼任军代处领导职务,同时驻站军代处领导也兼任驻在单位领导职务。这样一来,军代表在驻在单位有职务、有责任、有权威,变“两线协同”为“一线作战”,变单纯依靠为主动作为,加强了领导,整合了力量,实现了共赢。

最近几年,军代处探索高铁运兵模式,但是高铁指挥调度都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对军代表的信息化水平要求很高。作为铁路线上的老兵,我第一次参观虹桥站指挥控制室,看到一大片指挥控制按钮和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母标志,深深感到从未有过的本领恐慌。但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靠感情协调委托铁路部门培训,而是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借助合肥市建设货运专业实训基地的契机,同步嵌入铁路军事运输实战化训练功能。如今,该铁路军事运输实训基地已为部队培训了20余批军交业务骨干。

2017年,我们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军运台账规范化管理暨军运工作座谈会”,从军运台账这项基础性工作入手,对军运业务工作进行规范,制作了铁路军事运输计划安排审批本,严格落实三级审批。同时,通过较真碰硬的督导,对基层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并建立军运单位诚信档案,对不依法办事的部队,重点进行业务指导。

针对运输组织中发生的重大安全隐患,我们及时召开由铁路、部队、军代处三方联合参加的安全分析会,对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部队上级。如今,军运组织中的“不听招呼”“不守规矩”现象大幅减少,军运规章贯彻执行力度不断增强。

从铁路输送到立体投送

■讲述人:虹桥站军代处主任 陈 凌

过去部队轻装可以乘坐“绿皮客车”,如果携带装备,官兵就只能乘坐“闷罐车”了。冬天冷、夏天热,一坐就是几天几夜。由于长途跋涉,车厢内空气极差,连上厕所都无法解决,一下车就呕吐不止。如今,在我们军代处管内,“闷罐车”已经成为历史。

从“闷罐”到绿皮,从普速列车到高速铁路,从地面到空中……这绝不仅仅是速度上的改变,也不仅仅是乘行方式的改变,它只是运输投送速度大大改善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我们从高铁建设之初,就提出军交配套体系建设需求,并派出工程人员参与高铁建设方案设计。从站台建设到指挥调度,30余类高铁配套设施实现了军民通用。

我们还将铁路部门的高速铁路TMIS运输信息系统引入军事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并增设军运调度功能,实现一网军民两用。军运调度员打开军运调度程序,管区内高铁线上每列车的运行状态、空置线路和可调拨车皮情况一目了然,只需输入命令就可自动生成输送方案。

首次在客运专线开通军用货运列车,首次在客运站组织军用物资“门对门”快件运输,首次临时加开高铁专列组织人员整列运输……这都是我们有效挖掘“钢铁运输线”的潜能,开辟军运新通途的积极探索。

除了铁路输送,我们的投送手段还有很多。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翔安海底隧道贯通,上海、宁波、温州等城市陆续建成一批新码头,杭州萧山、上海虹桥、温州永强等现代化机场,均与公路、铁路输送实现了“无缝链接”……

随着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建立,联合投送渐成常态,投送精度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各军交部门在体系内单打独斗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去年,我们参与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练,联合组织立体投送,投送精度都在95%以上。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