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强调,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挖掘老干部身上的历史资源,对增强部队的主题教育效果,实现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雄是鲜活的基因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富矿。老干部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他们的传奇经历和理想追求,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我党我军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
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辽宁省军区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官兵将目光向身边老前辈、老英雄聚焦,感受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从而激发官兵担当强军重任的无穷力量,取得良好效果。——编 者
一位战斗英雄就是一部生动教材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即将展开时,在与官兵座谈中,辽宁省军区政委王边疆反复提及鞍山第二干休所离休老干部郑起“一把小号吓退敌兵”的故事。
1951年1月3日,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郑起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116师347团7连奉命在釜谷里阻击英军第29旅的皇家来复枪团。战斗异常惨烈,打到最后全连仅剩7人。此时,敌人集中兵力再次发起进攻,很快便涌上阵地。危急关头,作为连队司号员的郑起跑向阵地最高处,用尽全力吹起军号。敌人听到号声,转身就跑,一直退到山下公路,为我军主力部队围歼敌人赢得时间。如今,这把军号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一次调查后,该省军区党委发现,现在官兵虽然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对党史军史知之不多、体会不深。特别是以“你崇拜的人是谁”为题的问卷中,61%的战士崇拜明星,崇拜英雄的仅占10%。
主题教育活动如何才能深入,真正走进官兵心里?过去搞教育,一提起典型引领,有的单位总习惯于请“外援”,对身边典型则不善于发现和挖掘,以致出现这样的尴尬:墙外的花很香,却难以经常。
在王边疆看来,省军区有40余个干休所、1800余名老干部,这一重要红色资源不能被忽视。“一位战斗英雄就是一部生动教材,一个军史故事就是一次深刻教育。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无比珍贵,比训诫更有说服力,比教诲更有感染力,比呼唤更有引领力。”
“抓紧挖掘老干部身上丰富的历史资源,也是一项‘抢救性’工程,刻不容缓。”在主题教育部署会上,省军区司令员张联义感慨尤深:如今,干休所的老干部年纪越来越大,在提供温馨服务的同时,应当有意识组织人员把他们九死一生、坚贞不渝的经历加以整理、汇编成册,这既是对老前辈的尊重,也是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认识有高度,落实有力度。该省军区抓紧时间,按照信仰、忠诚、奉献、血性等板块,分赴各干休所,拍摄纪实片,撰写故事集,通过回溯历史,为官兵筑起强军征程的“精神高地”。
身边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我一天最多时打了12仗。你们看我身上,敌人给我留了7处‘纪念’!”不久前,在鞍山第二干休所的主题教育课上,再忆金戈铁马,95岁高龄的老红军余新元慷慨激昂,讲述自己13岁参加红军后的一系列战斗经历,这里既有狼牙山反扫荡时的悲壮惨烈,也有辽沈战役时的艰苦卓绝……聆听余新元讲述烽火岁月,官兵心中仿佛燃起一团火。课后,官兵自动列队,向余老庄重敬礼。
几段英雄往事串成一堂课,前来听课的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身边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革命前辈的精神世界汲取养分,我们会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张力、更有高度。”
“‘走’出来的、‘打’出来的、‘干’出来的!”在省军区直属队主题教育课上,原省军区副司令员南启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自己“铁心跟党走、打仗不怕死、时刻守纪律”的一生。越是深入浅出,越能深入兵心。课后,有官兵说:“历史课本上简单的几行字,浓缩的是英雄不凡的一生。”
和平时期,崇尚英雄也应是一支军队不变的魂。不同时代的老兵,不同战位的军人,支撑他们创造辉煌的,是同一个内核——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官兵看来,老干部的每一堂课,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也是自己与信仰的对话。
这天,辽宁省军区主题教育第二专题授课辅导如期进行,此次主讲人是国防教育的“播火者”、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老干部金恩祥。
他作为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退休11年,年均百课,被14所军地院校聘为客座教授。2个多小时授课,金恩祥围绕“强军兴军竞一流”这一主题,深入浅出进行阐释,赢得满堂彩。
“过去到处请专家,现在专家在自家,作为组织者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强势。”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开展教育时,他们请了很多教授学者,如今老干部成为主题教育座上宾,教育既接“地气”,又冒“热气”。
“原以为英雄‘在水一方’,其实英雄就在身边。”沈阳警备区中士刘银星的这句话,道出不少官兵的心声。
一个军用水壶、一封战地家书……这些看似简单的老物件,其实是革命前辈为国为民奋斗打拼的历史见证。老干部分享的故事,虽是个人经历,但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英雄史”。沈阳第十一干休所四级军士长刘铁柱说:“身边老首长的战斗故事,不仅让我们触摸到战火硝烟,更让我们融入其中,不由得热血沸腾。”
“让‘大道理’变得亲切而具体,让‘小道理’走出狭隘和片面。”省军区领导说:“我们的主题教育深入官兵思想深处,取得不错的效果。”
崇拜谁,就会变成谁
沈阳第十一干休所上等兵刘星一直梦想当特种兵,却被分到干休所,现实的落差让他倍感失落,工作态度一度消极。
前不久,干休所邀请老干部吕品给大家上课。“1939年,我刚满15岁,便参加八路军,在陇海南进支队第3团当战士。我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红旗勋章。2015年,我作为抗日老战士代表,光荣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真没想到,平时为人‘低调’的老首长有那么多荣誉!”刘星听完眼中满是崇拜。聆听的是报告,收获的是感动。吕老的讲述引发刘星的反思:“老首长也是从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要想成功应先把平常事干好!”
崇拜什么人,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接下来几位老干部的授课辅导,也撞击着刘星的心:“首长的故事,件件都在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变化,是最真实的变化。细心的该所官兵发现,最近,刘星跟变了个人似的:主动与老干部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早晚电话问安,随时上门服务。
一路踏访干休所,记者边走边看,采访本上留下一个个革命前辈戎马一生的精彩故事,也留下广大官兵追寻红色基因的铿锵脚步。
“在老首长的讲述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听完老干部授课,从第79集团军转改交流到庄河市人武部的文职人员张家田晚上失眠了。
几个月前,他从排长岗位转为文职人员。本以为自己能从野战部队转到大城市,没想到分到的人武部远离市区,人少事多,工作压力很大。一时间,张家田思想上有些转不过弯来。老干部的英雄事迹,让他找到了担当重任的“参照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几天后,张家田主动向党委提交思想汇报,又请缨担任该部两个大项任务的负责人。
“他们好比镜子,可以反映出我们的不足;好比竖在跟前的标尺,可以测量出我们的差距。”张家田认为,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趁热打铁,省军区又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三想三问”活动,即想一想先辈们的英雄壮举,问一问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样,问一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想一想弘扬传统的责任,问一问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不好?
随着改革调整不断深化,省军区个别干部考虑个人利益较多、考虑工作不够,有的甚至不作为、混日子。在“三想三问”活动中,省军区党员干部做到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失去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动力。
“强军,我们的责任。我们不担,谁担?我们不干,谁干?”采访结束时,聆听官兵的肺腑之言,记者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心灵为英雄精神所震撼。“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这12个大字,正凝聚成一支火炬,燃烧在每名红色传人的心田。
老八路的小故事——
一颗子弹
一次夜间战斗,全团参加,拔除敌人的据点。据点有围墙、壕沟、炮楼、暗堡。我们没有机枪、没有炮,只有步枪、手榴弹。我背的是汉阳造,只有三发子弹,但子弹袋鼓鼓的,那是用一截截高粱秆撑起来的。
黄昏,部队出发,接近敌人据点。连长带一个排在前头。战斗打响,连长就负了重伤。我们继续往上冲,不见敌人不开栓,每一发子弹要消灭一个敌人。冲啊!冲啊!突然我的左臂像被小石头砸了一下。情况紧急,我什么也不顾,直接往上冲。战斗直到第二天拂晓结束,这时我才逐渐感到左臂有点痛,伸手一摸,有血,再一摸有个硬东西,我用手指甲把周围的破皮烂肉拨开,硬是把它抠了出来,发现是子弹头。我的手脏兮兮的,指甲里尽是污垢,伤口没涂药,但也没发炎。
事后,班长向上汇报,说我轻伤不下火线。领导和战友称赞我:全连战士数他年纪最小,真不简单。听到这话,我心里也很高兴,七十多年过去了,那颗牛痘花般的伤疤还留在左臂。
(辽宁省军区原顾问吕 品讲述、王 丹整理)
图为老干部李兆文、余新元、南启祥、吕品、程茂友给官兵讲战史,畅谈学习心得。王 丹摄
制图:刘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