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追寻,国防战线最美身影

——广西军地开展首届“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陈典宏 冯 强

图①: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夫妻哨兵王言鑫和妻子隋爱娜携手工作。
图②:博白县龙潭镇武装部部长曹天颖正在检查装备。
图③:军舰“兵王”徐胜友(左),手把手教授轮机操作方法和维修经验。
图④:斗志满满的“金头盔”获得者、南部战区空军某旅飞行员刘飞(右)、姬厚利。
黄  涛摄

写在前面

八桂大地,一片浸染英烈鲜血的热土。

80多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与牺牲。

如今,战火硝烟已经远去,但在这片红色热土,勤劳勇敢的壮乡儿女与驻桂官兵依然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守卫边疆安宁,守望万家灯火,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光与热。

深植红色基因,涵养民族魂魄。为讴歌八桂军民稳边固疆、富民兴桂的朗朗风骨,展现八桂军民血脉相连、鱼水情深的奕奕风采,赞颂八桂军民携手共进、团结奋进的勃勃风姿,广西军地联合发起首届“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活动,对长期以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及群体给予表彰,激励他们为国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八一前夕,广西军地联合发起的首届“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活动完美收官,入选人中既有爱军精武的导弹尖兵、镇守海疆的军舰“兵王”、决胜蓝天的空战能手、忠诚奉献的夫妻哨兵、爱民为民的忠诚卫士,也有党管武装的好书记、强军兴武的专武干部、守护英魂的赤诚老兵、拥军戍边的模范边民、永葆本色的退役军人。在八桂大地干部群众心里,他们就是八桂国防战线上的最美身影。

从现役官兵、到退伍军人,从党政领导、到普通群众,一路寻访一路动容——

提升全民国防观念的“精神富矿”

晨曦初露,广西那坡县烈士陵园,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陵园,巡查园区、清扫墓碑,与烈士说说话。

这是“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过程中的一个场景。主人公是陵园前任园长王启荣,他在守卫革命烈士英魂的道路上,一走就是38年。

1980年的陵园还处在筹建阶段,一座荒丘野岭上,临时安葬着950多位英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启荣开始了管护工作。每天,他清洗、擦拭烈士墓碑,拔杂草、运垃圾、平整土地、种植树苗。如今,这里变成一座美丽的英雄公园,而他却已华发满头。

38年来,王启荣先后帮助9名烈士找到亲人,并搜集整理出360多位烈士的生平经历。陵园安葬的烈士,只要说出名字,他就能准确指出烈士墓碑的具体位置。

王启荣告诉记者,陵园已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看望英雄。

广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沿边又沿海,这些年,在军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及群体,他们就是一座提升全民国防观念的“精神富矿”。

基于这一认识,5月初,广西军地联合发起首届“八桂最美国防人”寻访活动。寻访中,他们通过征集线索、遴选候选对象、组织网上投票的方式,历时2个多月,从83条线索中,遴选出20个事迹过硬、社会反响良好的先进个人及群体,评为首届“八桂最美国防人”。

寻访过程中,广西军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采访组,马不停蹄奔赴全区各地,采访挖掘先进事迹,拍摄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场景,集中进行宣传报道。

广西军区司令员肖运洪告诉记者,此次大型寻访活动在广西尚属首次,契合广西边海防省(区)实际,传递出强大国防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军热情,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一次积极探索。

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不仅感动着每一名寻访人,更让寻访人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根植国防教育种子于每人心田

今年5月以来,随着广西主流媒体开辟的“八桂最美国防人”宣传专栏陆续播出,一个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感人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在社会上形成强烈反响。

网友“南疆木棉”在阅读了海军某基地护卫舰支队汉中舰轮机班班长、一级军士长徐胜友的报道后,在微博上留言:“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中国军队的无私奉献。徐班长25年扎根基层舰艇,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培养出一茬又一茬专业技术尖兵。他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蓝色海疆,为中国海军点赞,为中国军人点赞!”

“广西作为祖国的南大门、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只要军民携手安心戍边、安居建边、安稳兴边,就能铸就稳边固疆的铜墙铁壁。”广西电台听众刘华在聆听完凭祥市凭祥镇竹山村村民廖乾卫50年如一日,把军人当亲人待、把拥军当事业干的报道后,在广西电台微信公众号上深情留言。

广西军区政委姜英宇告诉记者:“品读‘八桂最美国防人’的先进事迹,不仅让每个人更加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正懂得国防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分量,更激励和感召每一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

郭春庚是广西军区直属队的一名大学生直招士官,去年年底怀揣从军梦来到部队,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紧张的生活节奏,一度让他很不适应。

前不久,连队组织收看“八桂最美国防人”先进事迹报道,郭春庚被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防空旅导弹尖兵万保静的事迹所感动。万保静入伍6年,从一名军事训练成绩并不突出的普通防空兵,凭借自身不懈努力,最终成长为一名先后2次在国际比武赛场摘金夺银的“优秀导弹射手”。从此,训练场多了一个勤奋刻苦的身影,手磨出了血,脚打上了泡,郭春庚也毫不在乎,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在寻访活动中,一个个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不仅感动着每一名寻访人,更让寻访人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原哨长凌尚前,18岁上哨,参加过边境作战。和平年代,面对哨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巡逻执勤任务,为确保哨所人员稳定,凌尚前两次主动放弃进乡镇担任干部的机会,默默坚守哨所37年。《广西日报》记者徐顺松在采访完凌尚前的先进事迹后,激动地说:“在广西漫长的边防线上,除了边防官兵,原来还有这么一群民兵,默默坚守在哨所。我觉得边防民兵这一特殊群体非常值得关注,他们身上的爱国奉献精神特别值得宣扬。”

军地全程合力推进,立起“八桂最美国防人”好样子,向社会传递国防建设正能量——

实现国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此次寻访活动,覆盖广西所有地市和驻桂部队,活动采取军地联办、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方法,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而且实现了国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广西军区副政委敖水平告诉记者。

进入新时代,筹划开展军地活动如何更加聚焦省军区职能使命?广西军区领导认为,军改后,省军区系统作为军地衔接的桥梁纽带,组织开展军地群众性活动,不仅要注重向国防和军队建设聚焦,更要主动为驻桂部队提供展示平台,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谈起此次寻访活动对征兵工作的影响,桂林市征兵办公室工作人员十分感慨:“这个活动不仅激励了在伍和退伍的,还激励着今年准备入伍和今后可能入伍的。我们将20个当选人的视频短片送到农村、社区、学校循环播放,并将他们的事迹制成海报进行发放,教育意义和宣传效果都很好。”截至目前,桂林市适龄青年网上报名达1.2万多人,大学生报名应征人数达6000多人,超过往年。

7月27日,“八桂最美国防人”事迹发布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会堂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自治区主席陈武和驻桂部队主要领导会见了首批获选对象,1500余名驻桂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代表到场观看。

发布仪式现场通过视频短片介绍、宣读致敬词、当事人或亲属访谈、歌舞表演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获选对象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当歌手唱响原创歌曲《“最美国防人”之歌》时,更是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事迹发布仪式不单单是一项暖心活动,更是擂响了战鼓,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站在颁奖台中央,空军“金头盔”获得者、南部战区空军某旅飞行员刘飞、姬厚利掂出手中荣誉奖杯的分量:时时处处要把心思聚焦在能打仗、打胜仗上,要从分析队友向剖析对手转变,从研究考场向研究战场转变,反思与实战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空战能力。

“我们把‘八桂最美国防人’事迹搬上舞台,送到老百姓身边,既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一次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自治区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赖荣生告诉记者。

事迹发布仪式结束后,现场带给观众的感动并没有结束。广西军地还组织力量将此次寻访活动的相关资料编辑成册,作为全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教材。一时间,在军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八桂大地掀起学习“八桂最美国防人”先进事迹的热潮,争先创优、努力工作成为行动自觉,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社会风尚,为广西国防和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