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浙江省依托7900余座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国防教育

村村都有国防教育课堂


■本报记者 罗正然 通讯员 朱小强 严公海

自2013年起,浙江省启动乡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至今,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00余座。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记者辗转于浙江乡间座座文化礼堂发现,不仅农耕文化、德孝文化、渔俗文化在这里生机勃发,而且征兵宣传、军人荣誉感营造、国防文化活动也如火如荼展开。各级国教办的领导称赞,随着新时代农村“文化地标”的矗立,村村都有了国防教育课堂,农民可时时受到国防文化熏陶。

“乡村客厅”聚合功能

为打造乡村国防教育课堂提供平台

8月17日,台风“温比亚”从东南沿海登陆,浙江多地大雨倾盆。因为天气原因无法下地劳作,村民也难得有了休憩时机。

闲暇时间去哪里,文化礼堂是首选。早饭过后,浦江县虞宅乡智丰村文化礼堂里陆续聚集了近30名老少村民。和往常一样,大家聚在一起拉家常。这时,民兵连长开始在大屏幕电视上播放征兵宣传片,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了解征兵信息。

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干事胡国华谈道,人员难集中、抓手难落地、效果难深入,打通国防教育走向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是个老大难问题。往常,征兵季除了贴标语、挂横幅进行宣传,难有更多更好的形式方法。

自从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修建落成,村民便经常集聚在这里,平时跳舞健身,重要节日举办节庆活动。老少村民都说,文化礼堂就像“乡村客厅”,是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

村民经常集聚,如果再配个“老师”,就是天然的国防教育课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礼堂都设置了国防教育板块,有的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军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的通过橱窗介绍我军当代战斗英雄,有的通过展板展示我军新型武器装备,还有的将征兵政策喷绘成创意展板送到各村文化礼堂展出。

“价值高地”引领功能

崇尚军人荣誉激活参军报国热情

最近,诸暨市枫桥镇阳春村村民王彩亚每天笑容满面,原来,去年他儿子郭浩义在部队立了三等功,今年“八一”时,村里在文化礼堂张榜公示本村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情况,左右邻里见到王彩亚都对她儿子赞不绝口,王彩亚说:“心里那种美滋滋的感觉难以用言语形容。”

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向记者介绍,这些年来,农村文化礼堂普遍设立 “善义榜”“道德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弘扬正能量,逐渐成为村民心中的“价值高地”。

阳春村文化礼堂的军功榜设在礼堂大厅的显眼位置,上面记录着该村每一位立功军人的立功时间和先进事迹。他们操纵战鹰翱翔蓝天、驾驭战舰驰骋碧海、发射导弹刺破苍穹;他们在险情面前勇敢逆行、在维和战场巡逻值守、在科研一线默默攻关。“这些都是从村里走出去的英雄”,管理员指着荣誉墙骄傲地说,“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占据文化礼堂最重要的位置。”

军功榜与其他光荣榜一样,向村民释放着荣誉的吸引力。记者与丽水、湖州、金华等地的国教办领导座谈,他们普遍反映,一张张军功榜在文化礼堂熠熠生辉,村民纷纷鼓励自家适龄青年报名参军。浦江县仙华街道年逾古稀的大爷金以生连续两年动员孙子金隆炜参军,今年终于做通了工作,金隆炜体检政审顺利过关。近日,金以生又把孙子领到村文化礼堂的军功榜前嘱咐道:“在部队干出个样子,也上一次榜让家人跟着光彩光彩。”

“文化沃土”培植功能

让国防文化充实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近日,一场“我说身边军属”的报告会在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小板桥村文化礼堂落幕,当村里的几名军属结伴走上礼堂主席台,村民自发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街道专武部长唐江明告诉记者,这是年度规划安排的“国防讲堂”进农村文化礼堂的一项内容。今年,他们根据各村实际,安排了“俺说俺村好军人”“我为征兵写标语”“夸赞国防好家庭”等10多项国防文化活动。

如何在农村文化礼堂这片沃土上培植国防文化?浙江省各级国防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在探求对策时感到,只有让国防文化与乡土文化“十指相扣”,才能将国防观念潜移默化深植村民心间。对此,各地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育与娱乐相结合,拉近国防文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让国防文化在田间地头焕发出感染力和吸引力。

去年6月中旬,一场“军歌嘹亮”比赛在义乌市展开,为使这场军味浓郁的文化活动发挥国防教育功能,苏溪镇武装部和文化部门颇费心思,他们把海选地点选择在村文化礼堂,在选手歌唱间隙有机穿插国防知识有奖抢答、参战老兵回忆战斗经历、现役官兵讲述强军故事等环节,让村民在享受美妙视听的同时,接受国防知识的浸润。

各地还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探索:有的在文化礼堂开设了“国防书屋”,有的组织退役士兵举行升旗仪式,有的给入伍新兵举办送行仪式……据嘉兴市国教办统计,今年上半年来,辖区农村文化礼堂内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多达200多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