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0月20日,德国U-17潜艇在挪威南部海域击沉英国货轮“格里特拉”号,这是历史上潜艇首次击沉商船。由此开始,德国潜艇对协约国商船展开一系列袭击行动,严重威胁英国赖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线”,双方展开一场保护与破坏海上交通线的殊死搏斗。
战争初期,德国潜艇艇长恪守交战规则,首先以警告射击截停商船,若查明是敌国船只,待船员、乘客乘救生艇离开后,再将商船击沉。潜艇面对中小型商船时,为节约鱼雷,通常会浮出水面用甲板炮击沉商船。
这种做法,使德国潜艇失去隐蔽性这一最大作战优势。英国人很快就利用这个空子,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反潜装备——Q船。
Q船是一种伪装成商船的反潜船,其任务就是欺骗、诱捕和击沉德国潜艇。外观上,Q船和普通商船无异,却隐蔽安装火炮、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这种伪装反潜船以爱尔兰皇后镇(Queenstown)为母港,因此得名Q船,也被称为“诱饵船”“神秘船”。
Q船一般由排水量1000吨~5000吨的货轮改装而成,目的是确保在被德国潜艇发现时,其艇长会认定Q船既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又会在选择攻击手段时不使用鱼雷而选择甲板炮。
为欺骗对手,Q船通常会在甲板上堆放大木箱、木板等来遮挡船上的武器,并用帆布对船体进行伪装。有时Q船还会趁夜改变涂装,甚至在海上临时改动船体上层结构。Q船上还有一群训练有素的“演员”,发现德国潜艇后,船员们会在甲板上慌乱地跑来跑去,部分船员还会放下救生艇“逃生”。遭到炮击后,船员们会点燃干海草施放浓烟,并利用改装的管道排放大量蒸汽,制造船体被炮弹直接命中的假象,引诱潜艇靠近。
1915年6月23日,Q船取得第一个战果。由拖船改装的Q船“塔拉纳基”号与英国C-24潜艇协同行动。前者诱使德国U-40潜艇接近并上浮,后者则隐蔽其后,发射鱼雷将德国潜艇击沉。
1915年7月24日,德国U-36潜艇在赫布里底群岛以北海域遭遇Q船“查尔斯王子”号。U-36潜艇向“查尔斯王子”号驶近,勒令其停航。当U-36潜艇距离“查尔斯王子”号600米时,后者突然升起英国海军旗并开炮,U-36潜艇被多发炮弹命中后沉没。这是Q船取得的首个独立战果。
截至1917年1月,有9艘U型潜艇被Q船击沉,而英军仅仅损失2艘Q船。但随着德国启动“无限制潜艇战”,潜艇对商船不加警告的攻击次数大幅增加,多采用鱼雷攻击的方式。德军交战规则的改变令Q船作战效果大幅降低。从1917年2月到一战结束,只有3艘德国潜艇被Q船击沉,有多达23艘Q船被击沉。
Q船作为一种临时性反潜手段,虽直接战果有限,但为开发有效的反潜技战术争取了时间。Q船的存在,迫使德国潜艇花费大量时间甄别目标,无形中使很多商船避免遇袭。为保证自身安全,德国潜艇更倾向于使用数量有限的鱼雷实施攻击,这也使其能够发起的攻击次数减少,客观上提高了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