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兵器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紧盯问题”不可“仅盯问题”

——从命途多舛的西班牙新潜艇说起


■张 翚 董 喆

最近,西班牙媒体披露了围绕本国海军一艘新潜艇的若干戏剧性“糟心事”,这事最早得从2013年说起。

2013年,历时十年、由西班牙独立建造的S-80新潜艇终于快要完工了,这时技术人员却发现一个大问题:潜艇比原设计方案重了70吨,如果继续建造下去将超重125吨,这会导致该潜艇出现浮力问题,换句话说,S-80下潜后,很可能会像一个铁秤砣般沉入水底再也浮不起来了。

怎么办?西班牙人找到一家美国公司,在付了1400万欧元后,美方给出解决方案:将潜艇加长,内部空间大了,就能浮起来。于是,西班牙人修改设计方案,对新潜艇进行了16处延伸和扩展,这样,原定71米长的艇身被扩展到81米,并改名为S-80Plus。

今年,这艘升级版的新潜艇终于要建成了,不想麻烦又来了:潜艇的长度达81米,但西班牙潜艇基地的码头只能容纳最长78米的潜艇!

花了大价钱的装备,总不能不接收吧。于是,西班牙国防部被迫对码头进行疏浚和扩建,据悉,相关的成本将达1600万欧元。可是问题不仅如此,西班牙国内专家认为,加长的S-80Plus存在很多问题,漏洞太多,要在试航后全部修改完毕,单艇最终造价可能达到近18亿欧元。

命途多舛的西班牙新潜艇未来战力如何,暂且不论,在其建造、改造过程中,反复出现“解决旧问题带来新问题”的现象,已经暴露出西班牙军方“仅盯问题”做法的致命缺陷。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在发现问题中前进,国家和社会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完善自身、加快发展的有力牵引。但“紧盯问题”不等于“仅盯问题”,否则,就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犯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往往也会顾此失彼,就像俗话讽刺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一样,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由此看来,分析问题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思之愈深,行之愈远。很多问题不是一眼就能看穿、一招就能解决的。研究问题既要直面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既要有经验判断,也要有理性思考,更离不开哲学智慧,甚至加一点直觉顿悟,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全局和细节、关键和一般、当前和长远。

纪晓岚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一个“河中石兽”的故事。寻找十几年前落入河中的石兽,既不能去下游找,也不能在原地挖,而应往上游探查才能找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第一种中近程火箭,试射时射程不够。专家们想给火箭多加些推进剂,增大射程,可燃料箱容积有限,重新设计更大的燃料箱时间又不允许。青年才俊王永志突破固定思维,大胆提出减少燃料反而能够增大射程这一论断,这一看似违背逻辑的方案的确使难题迎刃而解。

当今,备战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是涉及面广、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筹划时更需注重体系设计,务必将研究对象看成整体进行全盘筹划,在建设中则要防止主观设计与现实变化间的“断层”加大,用前瞻科学的规划和严谨高效的执行来推进我们的建设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