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那张一身戎装、手握钢枪的照片,已经永远留存在亿万人民的记忆里。它瞬间的定格表达的是一种恒久的精神,就是作为一名军人要牢记宗旨,保持本色,精武强能,准备打仗,用枪杆子保卫人民的安全,守卫祖国的和平。在雷锋已经离开我们56年的今天,凝望雷锋持枪的英姿,重温雷锋爱军精武的故事,倍感亲切和振奋。
雷锋是1960年1月8日入伍到部队的。他当天写下的日记对自己提出6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由此可见,雷锋从迈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就树立了军魂意识,尔后随着在部队的学习生活,他的这种意识愈加牢固,坚不可摧。“可以说在我周身的细胞里,都渗透着党的血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这些在他日记中随处可见的滚烫字句,既是他心灵的生动反映,也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党旗暖兵心,军魂塑灵魂,由此他人生有了远大理想,军旅有了高尚追求,练兵有了强大动力,迷彩青春绽放了灿烂光华。
军人的钢枪是用来打仗的,在当今的演兵场上,广大官兵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突围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电子烟尘,也需要冲破现实和平积弊的重重障碍;既需要胜战的自信,也需要备战的自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当好战士要挺立战姿,握紧钢枪要铸牢军魂。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全面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用新思想的理论武装指导军事武装的新实践,为手中武器装上能打仗、打胜仗的“指挥仪”和“瞄准镜”,向着打赢的目标不断进击。
军人的战力在战位。雷锋入伍后,一些营、连领导得知他参军前曾在鞍钢当过工人,政治素质高、有专业技术,都争着抢着要他,有的甚至私下找他做工作。对此他只有一句话:“我服从组织分配!”组织分配他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他首先把自己当作战斗员,将汽车作为“武器”,精心爱护,细心保养;刻苦钻研驾驶技术,做到节省油料,安全行车,高标准完成各项军事保障任务。冬天的东北地区酷冷奇寒,在户外维修保养车辆,“有时手拿着铁的机件,就把手和机件粘在一起了”(雷锋语)。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雷锋坚持及时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有一个大雪天,他在野外一干就是8个多小时,使汽车达到良好的战备技术状态,保证了遇有军事任务,随时能够开得动、拉得出!
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事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要适应新形势,担当新责任,立足本职求作为,脚踏实地练本事,坚决克服和纠正受过去不良政治生态影响、一些官兵存在的“找关系”“靠关照”“挑环境”“拣工作”的现象,把岗位当战位,将操场作战场,一切工作向备战打仗聚焦。
战场的胜利依靠的是战斗力,提高战斗力就要提振官兵的战斗精神。雷锋最崇尚战斗英雄,把黄继光忘死堵枪眼的画像贴在笔记本扉页上激励自己。他在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而是含着激动的眼泪,一字字一句句地读了无数遍,甚至我能把这本书背下来。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份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手榴弹投掷训练,雷锋开始只投10多米远,成绩不及格。于是他刻苦练习单双杠,增加臂力;虚心向战友求教,掌握投弹的科学要领;起早贪黑地拼搏在操场上,手磨起泡、胳膊累肿了依然坚持训练,终于使手榴弹投掷课目取得优秀成绩。雷锋就是以这种战斗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在驾驶员岗位上,他紧密联系实际,深钻细研汽车驾驶理论,摸索总结了一系列在复杂条件下执行军事运输任务的安全行车经验和节省油料做法,成为专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代军人所面对的未来战争,武器装备更加智能化、隐性化,作战手段更加网络化、数字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在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砥砺战斗精神,既要发扬勇猛顽强的作风,也要练就卓越高强的本领,以底气壮大士气,用智能提升战能,全面提高练兵打仗水平。“接过雷锋的枪,我们都学习他的榜样。”在新时代,他的身影背后,将是一支支“四铁”过硬部队的英雄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