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十六计与古今战争——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冷 博 张 苗

原 典

假痴不癫,是指内心清醒表面却伪装成痴呆状,隐藏行踪。如《六韬》中所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后泛指用假象来欺骗、迷惑和引诱他人。

三十六计中,此计原文为“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即宁可装作糊涂而不去行动,也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不露声色地筹划计谋,就像冬季云雷屯聚在一起,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引申到军事上,是指在形势不利于己时,要设计伪装笨拙,想方设法蒙蔽敌人视听,使自己行动不被敌人洞察,而后暗地里积极准备,等待时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是一种麻痹对手、待机而动的谋略。

古代战例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匈奴邻近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先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然后又要匈奴单于冒顿一名妻妾。匈奴的将领们气愤不已,冒顿却若无其事,一再退让,东胡从此不再把匈奴放在眼里。不久,东胡又索要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众将以为冒顿恐怕又要答应割让,岂料冒顿怒道:“匈奴国土,怎可随便让人?”随后下令进攻东胡。匈奴将士早已按捺不住,个个奋勇争先。东胡王做梦也没想到之前貌似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东胡很快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现代战例

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中,预定登陆地点奥马哈与犹他两个海滩之间有一个突出的奥科角,卡住了盟军的进攻路线。那里的悬崖直上直下有30多米,易守难攻,盟军的情报还显示那里部署有6门155毫米火炮,将会对盟军登陆舰队造成极大威胁。盟军于是决定在登陆发起前半小时派出游骑兵部队发起偷袭,消灭这6门火炮。

由于前往奥科角途中,遇到了登陆艇漏水淹死队员,跑错路线等意外情况,游骑兵部队在登陆发起时才抵达奥科角。游骑兵们利用钢爪爬上悬崖,一番激战攻下奥科角后,发现所谓的6门火炮其实是电线杆伪装的,真正的火炮早已转移。由于援军调往他处,游骑兵部队孤军奋战,打退纳粹德军多次反攻,200多人最后只剩不到90人。

而6门真正的火炮,是这批游骑兵的幸存队员在随后的侦察中,于1.5公里外的一个苹果园内发现。游骑兵们最终还是摧毁了这6门火炮。

计谋分析

以上两个战例,冒顿巧设“痴”局,在实力不够强大、时机不够成熟时,故意制造出匈奴羸弱无能的假象,使东胡王放松警惕,待匈奴兵强马壮之时,发起反击;纳粹德军则反其道而行之,用精心伪装的“巨炮电线杆”大做文章,迷惑了美军,隐蔽了自身实力,使美军付出了很大代价。

当然,两个战例又略有不同。匈奴灭东胡属于“大智若愚”,即在环境不利于己的情况下,为避敌锋芒,保护自己,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等待时机;而德军电线杆充炮守海滩属于“愚兵必胜”,即在作战中,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可见,对于“假痴不癫”这一谋略的实践运用,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假痴不癫”之计,对指挥员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只有沉着镇定、不为一时得失所左右的指挥员才能运用好这一计谋。想要运用、防范并破解好此计,指挥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指挥员要有逼真的“表演”艺术。假痴不癫,重点就在于一个“假”字。“兵者,诡道也”。大凡成功的军事行动,多与欺骗麻痹敌人紧密相连。此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指挥员“假痴”的表演艺术如何,表演逼真,不露破绽,就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具体而言,就是要知而示之不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彻底迷惑敌人后再寻机歼敌。需要强调的是,“假痴”不是真痴,指挥员在表演“假痴”的同时,内心一定要异常清醒,切忌入戏太深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得不偿失。

二是指挥员要有过人的定力。假痴不癫,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谋略。如果说“假痴”是关键,那么“不癫”就是“痴”的尺度,是此计顺利实施的保证。如果把握不好“癫”的分寸成了“真癫”,就可能因过分轻狂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后果自然非常危险。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老成持重,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定力,以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利益,最终后发制人。

三是指挥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出众的智慧。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局势错综复杂,要防范对方的“假痴不癫”,指挥员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识破敌人迷惑,看清战场形势。而在识破敌诡计后,想要破解“假痴不癫”,又需要指挥员具备出众的智慧,能够见招拆招,掌握主动权。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将计就计,发现敌人的计谋,即利用敌计谋为我所用,迫使敌方中计上当;二是当面揭穿,就是在对方搞“假痴不癫”时,当场揭穿其老底;三是攻其必救迫使其出战,特别是敌方以强示弱,坚守不出时,这会使敌人的“假痴不癫”之计不攻自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