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场救护,医护人员的必修课

——解放军第211医院院长肖刚谈医疗卫生动员


■王志超 马凡君 本报记者 乔振友

现代武器杀伤破坏力大,如果城市遭遇大规模袭击,仅靠军队自身医疗保障队伍,难以实现全方位救治。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动员建设。何为医疗卫生动员?通俗的说,就是动员军外的医药卫生力量支援战争。

我国医疗卫生动员现状如何?战时能否有效保障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6月28日,记者专访在此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解放军第211医院院长肖刚。他说:“战时卫勤保障和平时医疗救护有很大的不同,医术高超并不见得战时就能用得上,地方医生护士平时也要开展战场救护训练。”

肖刚举例说,平时医生做手术是在非常安静、万千级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且手术前会进行各项检查,医生对患者的全面情况非常了解,协助手术人员也齐全,各项分工清晰明确。但是战时未知因素增多,手术环境恶劣,助手能力参差不齐,若医疗设备不配套,对患者检查的一手资料就不能很全面。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医生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伤亡率?“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到了急时战时就会手忙脚乱。”肖刚说。

正因如此,肖刚多次提议地方医院参与部队演练。2018年6月,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和黑龙江省军区联合组织哈尔滨市10家军地单位,首次开展卫生动员应急演练,肖刚全程参与。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演练,他更加意识到健全医疗卫生动员法规体系的重要性。肖刚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在短期内动员后备役医务人员4.6万人,英国在第一时间动员500名医护人员和20家地方医院进行战场救护。他们的卫勤部署能如此快,就在于动员机制健全。”

肖刚说,这次演练检验并完善了黑龙江省战时卫生动员预案,建立了军地“情报信息共享、指控通联共建、突发情况共处”等多种联合处置协调机制,为高效组织医药卫生动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让地方医护人员参加演练的意义不止如此。现代战场需要高效精准的动员,这就需要平时摸清底数。肖刚告诉记者,年初以来,黑龙江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对全省卫生组织情况、医药卫生力量和卫生防疫力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建立翔实的医疗卫生动员数据库,为战时征调做好准备。这次军地联合演练,他们就根据掌握的医疗卫生潜力,快速动员了20家市、县医疗卫生机构、数百名医护人员和大量医疗救护设施。

这些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地方动员潜力大。然而,如何把潜力转化为保障力,取决于平时储备是否充分。在医疗卫生动员领域,应该储备哪些?

肖刚介绍说:“医药卫生的储备主要是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科技储备。物资储备包括直接用于战争医疗保障的医药卫生物资和维持战时医药卫生生产所必需的原料和专门设备;生产能力储备主要是指依据国家战时生产的有关规定,对一些重点医药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要建立并落实双套生产能力和后备生产能力,以确保在战时遭受破坏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扩大生产;科技储备主要包括各种最新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及生产的技术储备。”

肖刚告诉记者:“除军队医院外,地方绝大多数医院缺少综合救治方舱等战时医疗救护装备设施的储备,一旦战争打响,战场救治就会遇到困难。”他认为,通过这次演练,黑龙江省军地领导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将战时卫生物资储备列入议事日程。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战时,医生、护士才是医疗卫生动员的关键。“我国卫勤保障储备人员的现状堪忧。”肖刚说,“绝大部分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战伤救护培训,对未来战争的特点,战争应激综合征的防治都没有研究,如此谈何保障力!”正因如此,这次军地联演前,黑龙江省邀请多位军地专家,对全省多家三甲医院的数百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伤检分类、战场救治、心理干预等专业培训,培养和储备了一批组织指挥和专业技术人才。肖刚也告诉记者,第211医院每年都会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院校学生实习,除学习基本的临床医学外,还专门对他们进行战伤救治培训。他们还计划在10年内培训万名医疗志愿者,为战时卫生动员储备更多人员。

结合多年研究,肖刚以德国医疗卫生动员为参考,提出四项建议:

应重视医疗卫生动员理论研究。德军非常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每项卫生工作和卫勤改革都有哲学理念和指导方针作依托,每个机关部门都有一批人在研究概念、方向、政策、方法等理论问题。当前我军卫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加强卫勤理论研究,拿出一套切实管用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实践。

应重视基层卫生联勤。德军卫生联勤改革,将所有卫生机构一并调整重组,真正实现了一体化联勤保障,提高了保障效益。目前我军医院、疗养院等已基本实现联勤,但基层卫生机构仍按建制编设,存在重复分散、规模较小、水平不高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新的卫勤体制和保障模式,减少重复设置,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保障水平。

应重视依托社会力量。德军卫生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形成了军民兼容的医疗保障格局。近年来,我军在医学人才培养、职工医疗保险、小散远单位急诊等方面,迈出了社会化保障的步伐,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潜力仍很大。建议探索军人参加地方医疗保险、自主选择军地医疗机构就诊的保障模式,既可提高军人医疗保障水平,又有利于其退役后医疗保障的转轨衔接。

应重视应急力量建设。德军编有卫勤快反部队和野战卫生团、野战医院团,构成战略、战役两级精干高效的应急卫勤保障力量。近年来,我军按照预编预任的模式,建设了一批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已初具规模和实力,但实战保障能力仍待提高。应根据军事斗争、反恐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中之重”的综合性应急卫勤力量,形成“拳头”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