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万家灯火,每一个亮着灯的窗口都有生动的故事。镜头伸进我家对面3号楼的一户窗口,可见室内满橱柜闪烁金光的各种奖杯,记录着一位老人的光辉业绩。他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严寄洲。
他导演电影近30部,其中《战斗里成长》《五更寒》《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海鹰》《哥俩好》《二泉映月》等堪称共和国影坛经典。更为人所共知的是,他是一位超级造星者,于洋、王晓棠、张勇手、王心刚、张良等都是被他执导的影片“捧红”的。
严寄洲不愧为八一厂艺术家中一盏闪亮的灯。
2018年6月21日5点50分,这盏闪亮的灯熄灭了,可爱可亲的严导演安详地离去。
严寄洲101年的岁月与历史相伴,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中,经受的种种磨难困苦以及为电影事业勇于开拓创新,使他成为受人瞩目的佼佼者。
严寄洲当上电影导演,靠的是执着追求,自学成才。最初他敢于拍故事片《小路》、纪录片《祖国边疆》,贺龙同志看完片子把他叫去,语重心长地说:“你拍的那个电影我看了,不好,没有艺术性,不像电影,你要向成荫学习。”贺老总的教导,对他这个初涉影坛的新手是极大的鞭策。他把自己关进放映间,找来中外著名电影,一部一部反复“过电”,分析影片的蒙太奇手法,并在剪接台上拉片子量尺寸,找出自己的差距。当他心满意足地走出放映间,一些许久未见的老朋友问他这段时间到哪去了,他说“我上自学大学了”。
对他来说,自学、熟悉电影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他在导演影片《五更寒》时,带领演员到最艰苦的大别山深入生活。在抗日战争中,他曾有在晋西北参加武工队的经历,让他对故事和人物脉络能抓得住摸得着。这就是影片《五更寒》真实而动人的魅力所在。
事实证明,掌握了电影的艺术规律,具有深厚的生活底子,就敢于大胆创新。我国最早敢于尝试拍惊险片的导演是严寄洲,《英雄虎胆》应属于惊险样式,影片之所以拍摄成功、反响巨大是因为有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惊险片引人入胜之处在于用曲折激烈的故事情节,来展示影片主题思想。
严寄洲成功的秘诀,一靠剧本,二靠导演,三靠演员。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描绘了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隐蔽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严寄洲被小说中人物和时代特点、生活气息、语言功力深深吸引。抗战初期,他在上海参与了党领导的地下工作,对书中的人和事有切身感受,决心把小说搬上银幕,便参与剧本创作,促成一个好剧本的完成。
严寄洲对剧本的审美水平很高,同样也有很准的选演员的眼力。他选王晓棠扮演金环、银环,看准的是她的可塑性和一股执着的劲头。果然如他所料,王晓棠一个人成功塑造粗细刚柔不同的姐妹俩。《野火春风斗古城》成了王晓棠表演艺术的代表作,亦堪称八一厂代表作。
惊险片得到赞誉,历史正剧获得成功,严寄洲的艺术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20世纪50年代末,他下连当兵9个月,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战斗,重新燃起热爱士兵的感情火花。从部队归来后,南京前线话剧团正在演出部队题材喜剧《我是一个兵》,他奉命把话剧改成电影,改编中增添了许多喜剧因素,把片名《我是一个兵》改成《哥俩好》,让性格不同的孪生兄弟充实喜剧色彩。选演员,让张良一人扮演兄弟俩。影片上映大获成功,获得多项单项奖,张良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严寄洲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他导演影片中的演员都红了,他却没有。心理有落差吗?严寄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党性作回答。他说,永远忘不了1938年8月,月亮照进延安蟠龙镇一眼小窑洞,抗大第五期七大队九中队7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他并肩站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画像前,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时刻。那7位一同入党的战友在日本投降前后都为国捐躯。每当想到他们,严寄洲就到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暗暗发誓,要继承战友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就是这样不忘初心的信仰,支撑着严寄洲。听他讲述自己的坎坷经历,让人酸楚,也让人更敬重这位功绩卓著的老艺术家,更爱这位豁达慈祥的老人。
严寄洲生就一副和蔼面容,且性格爽朗,爱说爱笑,爱往人堆里扎图个热闹。不料在他98岁的一天,见他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小花园里,精气神大不如以前,大家都没去打扰他。老伴王荣华在医院去世,大家都不敢告诉他,他预感到了,独自默默悼念亡妻。老伴是他的贤内助,陪伴他苦苦熬过一生,又无限痛惜地同他一起送走英年早逝的儿子。老伴人走床空,找儿子去了。母子相聚在何方,无从知晓。她忍痛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98岁的他和心爱的女儿。
严寄洲为什么能够如此坦然地对待人生挫折?他说得很好:“遭受坎坷不可怕,只有敢于面对人世,才能快乐逍遥。只有经历过坎坷,才能感受超脱的喜悦。我的一生因为坎坷才显得丰富。每遇到坎坷我就鼓起勇气,挣扎过后就会升华为‘泰然’。一个人只有超越痛苦,才能获得乐趣。”
严导演90岁以后宝刀不老,每天清晨4点多钟,他窗口的灯就亮了,一直勤奋耕耘,写文章,帮助改剧本。96岁以后手抖不能写了,每天清晨4点多钟,他窗前的灯,依然准时被点亮。
在他100岁生日的那个清晨,窗前的灯格外的亮,他要隆重地迎接大家的祝福。
今天清晨,我站在阳台,习惯地向对面3号楼的一单元窗口望去,玻璃窗反射的一缕阳光格外耀眼,我的双眼一片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