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二营教导员李宾按照约定的时间,去看望他资助的广西北海市涠洲镇涠洲中学学生徐某。谈话间,徐某拿出不久前收到的装着“爱心专款”的两个信封。两个信封的主人,一位是李宾,另一位则是身在广东省的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政委刘月勤。
故事的主人公,最初只有刘月勤一人。20年前,刘月勤随部队驻扎在广西某海岛,与时任涠洲中学教师张霞霞结婚。刘月勤从妻子口中了解到有不少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刘月勤深知交通的不便以及海岛建设的落后,不仅造成信息的闭塞,更导致观念的落后。一些居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世代以捕鱼为生,还有的人一辈子从未走出过这个面积不足25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妻子商议后,刘月勤决定拿出一部分工资来资助这些贫困学生。
时至今日,刘月勤还记得他把第一笔捐款送到贫困学生杨某家中的场景:长期患病在床的杨爸爸用力握住刘月勤的手,重复着几句他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虽然语言不通,刘月勤却能感受到话语中的感激之情。
“受他的感染,部队中许多官兵将爱心付诸行动,一些人利用休息时间自发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回忆往事,时任刘月勤所在海防团政委唐燕南记忆犹新。
后来,海防团与涠洲中学建立长期帮建联系,他们设立“爱心专款”,在每年的4月30日组织一次爱心助学活动。十多年间,涠洲中学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达46人。
去年,“爱心故事”遇到难题:由于部队转隶,刘月勤所在的海防团移防,刘月勤也因工作调整去了千里之外的广东,而驻岛新单位暂未设立专门人员负责爱心助学活动的接洽事宜。眼看着一年一度“约定”的日子即将到来,涠洲中学的老师不禁担忧:解放军为孩子们编织的求学梦是否就此终止?
就在爱心助学活动日的前几天,一个来自珠海的信封寄到李宾手中,寄件人正是刘月勤。原来,为了践行与学生们的约定,刘月勤按照自己原单位地址将捐款寄了过去,希望驻防的新单位能代他将捐款交到孩子手中。但因为不了解新单位的情况,刘月勤的信上并没有留下收件人名字。最后,这封信到了教导员李宾手上。了解原委后,李宾同样准备了一个装有自己心意的信封。经过多方联系,他找到原单位开展爱心助学的相关资料和被资助学生档案等材料,接过这份爱心接力棒。
4月30日,爱心助学活动日当天,李宾如期来到涠洲中学,将两个信封交到徐某等贫困学生手上。
“两个信封”的故事在李宾所在海防旅引发强烈反响。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袁熊介绍,在该旅辖区内,像涠洲岛这样的偏远海岛还有很多,以前许多驻岛单位都保持着爱心助民的优良传统。为了防止单位移防转隶后,这一优良传统“断线”,他们将各辖区持续开展爱心助民、爱心助学活动提上议程,选派专人负责活动对接、资料管理等工作,确保顺利实现“爱心接力”。
如今,涠洲中学的爱心故事仍在继续,而发生在更多海岛上的爱心故事也越来越多。
上图:李宾与受资助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董泽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