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印巴恢复 克什米尔停火协议


■赵艳斌 冯 斌

印度和巴基斯坦士兵。

近日印度军方发言人证实,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军方高层通过热线电话进行了对话,双方审视了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国际边境线地区的情况,同意全面落实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降低克什米尔地区紧张局势。据悉,印巴双方一致同意,一旦发生情况,双方将保持克制并通过目前的热线联络机制和军事指挥官会议加以解决。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西北部,是印巴交界的争议地区,素有南亚的“火药桶”之称,也是印巴冲突的根源。其实印巴冲突有着历史渊源,在殖民统治期间,印巴两国同为英属印度殖民地,随着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47年英国迫于压力同意印度独立,但又不愿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于是“分而治之”,通过“蒙巴顿方案”,按照宗教信仰划分国土。除主要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之外,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加入印巴两国,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

可这一方案在克什米尔地区遭遇“尴尬”。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近80%的居民却是穆斯林,若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归入巴基斯坦;但若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所以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悬而未决,围绕该地区归属,两国不断发生冲突。

领土争端让这片地区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火,引爆了印巴之间的三次战争。1948~1949年印巴第一次战争爆发,战后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和多数人口,奠定了双方后来的控制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联合国对该问题上的决议,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以及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为下一次战争埋下隐患。1965年,印巴双方因库奇兰恩地区的小规模冲突演变为第二次印巴战争,最终双方于次年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表明双方所持立场,对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印度因东巴基斯坦(现为孟加拉国)要求独立而出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最后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分离,印度确立了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此后,双方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

自1989年起,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后来,双方也希望通过一些努力实现地区和平,包括停火、公交车对开和震后救援等,但冲突仍时有发生。后来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11月,印巴克什米尔控制线区实现停火,即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称“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可到了2016年9月,印巴一系列边境冲突导致该地区紧张形势升级,自此两国军队在边境交火不断,仅2017年双方就发生了881次交火,造成许多无辜平民丧生和受伤。

印巴这次落实克什米尔停火协议,背后是双方渴望和平的诚意,印总理莫迪曾说,不能靠子弹和诅咒,而是要靠“拥抱”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巴方高级官员也曾公开表示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良好的双边关系。印巴双方当前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双方之前达成的很多协议最终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分析指出,印巴的停火是两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新成员首次参加该组织今年峰会的积极举措。当然,希望在国际社会的配合帮助下,印巴双方拿出最大诚意,最终妥善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