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滴翠,细雨蒙蒙。6月1日,为配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江苏省徐州军分区组织现役官兵、专武干部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一起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情景,再现了那场会师淮海、决战中原的大战盛况。
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名专武干部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尝试推走淮海战役期间民工支前用的独轮车,没走多远便累得气喘吁吁。“独轮车是解放区人民使用最普遍的运输工具。淮海战役中,80%的运输任务是靠小车和挑子完成的。”一位耄耋老人的一番话,使大家对独轮车有了初步的认识。
老人名叫茹梦武,今年87岁,淮海战役爆发,当时只有17岁的他,担任鲁中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军分区政委李中双告诉笔者,军分区通过组织淮海战役精神诗歌朗诵、观看淮海战役影视,请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追忆战史,让大家对淮海战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当初,听说要向官兵讲战史,茹梦武还有些犹豫,虽说自己参加了淮海战役,但毕竟一直在后方工作。为打消茹梦武老人的顾虑,李中双领着大家先参观缅怀先烈厅。“你们知道吗,在淮海战役中,3万多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军事指挥员;有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有不畏艰险、保障供给的后勤人员,他们为中国解放事业义无反顾、英勇献身。”介绍到这里,李中双特意把茹梦武请到参观队伍最前面,意味深长地说,“无论是前线指挥员还是后方普通一兵,他们永远都是英雄,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全社会尊崇!”
得知面前这位老人是革命前辈,前来参观的学生、游客纷纷与茹梦武合影。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李琛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道:“军人有地位,国家有力量。尊崇老兵,体现的是人民厚爱、国家力量。今后,如果再有人诋毁战斗英雄,对军人说三道四,我一定会挺身而出、坚决抵制。老前辈,这一刻,满眼都是70年前的你,今年,我也要报名参军去!”
“伤员为咱流血,咱为伤员流汗。为国为民,流血流汗,伤员为咱,咱为伤员。”当茹梦武带领大家唱起当年这些民工自编的歌谣时,时光仿佛又回到当年淮海战役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赓续光荣传统,捍卫英雄荣誉,苦练胜战本领,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