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万鑫、任新华报道:一把卷刃的战刀,背后是一段刺刀见红、白刃厮杀的血性故事;一身泛黄的军装,映射着我们党领导下一支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5月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国防教育展厅内,围绕一件件战争实物、英模遗物的解读、讨论,点燃了陈巴尔虎旗人武部干部职工参与“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热情。
1939年至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派出数支部队,先后三次进入包括陈巴尔虎旗在内的呼伦贝尔地区,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讨论中,部长杨斌第一个站起来,先简要介绍东北抗日联军在呼伦贝尔地区战斗历程,而后讲道:“在日伪军围追堵截的险恶形势下,东北抗日联军在嫩江西岸、雅鲁河畔、兴安林海、巴尔虎草原纵横千余里浴血奋战,一次次打破敌人的围剿,一次次主动进攻日伪军,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抵抗侵略、英勇抗战、不怕牺牲战斗的坚强意志,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应有的样子。”
大学生干部张海燕激动地指着展厅里一件件实物说:“东北抗日联军是我们党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力量,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冯治纲、高禹民、苏炳文等抗联指挥员和所属部队浴血呼伦贝尔大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这边,关于东北抗联的讨论还未结束;那边,抗联将士用过的一件件实物又成为干部职工热议的话题。多次被评为军分区优秀职工的满达感触很深:“啥叫有本事,能打赢明天的战争才是真本事。”讨论不断升温,发言异常踊跃。“展厅内一件件实物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睹物思人,引人深思,这些都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传家宝’。”杨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