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追寻英雄脚步 答好强军考卷

——第78集团军开展“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活动纪实


■李本学 安 阳 本报特约记者 向 勇

编者按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为炸掉桥型暗堡,董存瑞以身体为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用年仅19岁的生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1950年全国英模代表大会,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1996年,中央军委确定董存瑞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并将董存瑞精神概括为“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几经调整,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现为第78集团军某炮兵旅。时光飞逝,英雄已离开我们70年。为缅怀英雄,日前,第78集团军广泛开展“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活动,引导官兵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汲取英雄力量,誓做英雄传人。

5月25日,第78集团军隆重举行纪念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70周年活动。

“今天,我们要肩负起强国强军的时代重任,传承好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在此,我代表全体官兵表决心如下……”祭奠仪式上,官兵在英雄雕像前整齐列队,“董存瑞班”第54任班长王鹏代表全体官兵,向董存瑞老班长作出“担起强军重任、当好英雄传人”的庄严承诺。“永生的士兵,英雄的团队,战旗上不朽的名字董存瑞……”歌曲《代代高呼董存瑞》响起,官兵依次向前,在写有“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的横幅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传统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不断发展前行的时代潮流。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他们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在部队广泛开展“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活动,紧紧围绕习主席对培育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重要指示,将董存瑞精神作为承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精神纽带,深入挖掘梳理董存瑞精神中蕴含的“忠诚、胜战、英勇、担当、斗争、为民”6种时代特质,立起董存瑞式钢铁战士的具体样子,在拉近英雄与官兵的距离中,让董存瑞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

心中有英雄,行动学英雄,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离不开日常的养成熏陶。记者看到,在该集团军座座营区,处处可见英模塑像浮雕、英雄路牌路标;多个单位制作承载英雄荣誉的奖牌、奖章、奖杯,设置以英模名字命名的哨位、台站、战车、战炮;全新改版上线的强军网上,集团军各级数字军史馆、英模网页等更是被放在突出位置。这些举措在潜移默化中,为官兵争做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加油鼓劲。

去年,第78集团军调整组建,大批官兵、职工面临转隶交流、调整移防。虽然部队从驻地繁华都市迁到偏僻郊区,不少官兵与家人由同城相守变为两地遥望,但当命令下达,全体官兵打起背包就出发,以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了听党指挥的铿锵誓言。尤其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某炮兵旅,今年面临二次移防,全旅官兵人人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

年轻人喜欢追星,但在该集团军,青年官兵追寻的是英雄能战、胜战的脚步,仰望的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身姿。如果说董存瑞精神是一面不倒的战旗,那么一代代“董存瑞传人”就是紧攥旗杆的手指。他们以老班长为偶像,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事事创先争优、处处勇立排头,让董存瑞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战士寇熙豪,刚入伍时体能不好,训练经常落在队伍后面。听说董存瑞为提高手榴弹投弹成绩,苦练臂力,给老乡挑水有扁担不用,却用双手拎着走的故事后,他下定决心以老班长为榜样,做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尖兵。从此,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别人搞负重体能训练,他就在负重基础上再套件雨衣练;别人做50个俯卧撑,他就做80个、100个……最终,寇熙豪体能成绩跻身全营前列。训体能如此,练专业更卖力。经过不懈努力,寇熙豪在去年的“存瑞杯”军事课目比武中获得全旅第一名,荣立三等功。寇熙豪的“逆袭”之路极大影响了身边战友,大家的训练热情越发高涨。

该集团军不仅把传承弘扬董存瑞精神融入军事训练、融入大项任务,还融入到一个个战位上。争当训练标兵、技术尖子和岗位能手的练兵热潮在该集团军火热兴起:某特战旅在春节期间组织部队进行极寒条件下适应性训练;某陆航旅全新组建仅半年即实现首飞;某炮兵旅主战装备换代升级,官兵不等不靠主动钻研,新装备列装不到半年即初步形成战斗力。“我们练指挥、练技能、练战术,也要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这样才能成为董存瑞式的钢铁战士。”这是该集团军官兵的共同心声。

不久前,该集团军在组织“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活动中,开展“董存瑞式钢铁战士样子”大讨论,围绕“假如战争今夜打响,敢不敢上战场”“对照部队担负使命任务,有没有胜战能力”“对接个人素质本领,能不能胜任岗位”等查摆问题,让官兵以英雄为镜,自觉破除和平积弊;以英雄为旗,叫响“豁出命也要夺取胜利”的战斗口号。

相关链接

5月25日,祭奠仪式结束后,第78集团军组织召开“传承董存瑞精神”座谈会。会上,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领导、生前所在连队主官,“董存瑞班”战士,以及全军爱军精武标兵降巴克珠、国际赛场夺冠的特战女兵郭秀娟、铆在岗位把本职工作干到极致的技师穆永厚等先进典型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董存瑞精神”,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董存瑞精神在部队生根勃发、开花结果,源于一代代、一茬茬官兵自觉高举英雄旗帜,赓续血脉做英雄传人。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怎样担起强军重任?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予回答。编辑部摘编部分与会人员发言,请听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肺腑之言。

当兵就要打胜仗

王鹏:中士、董存瑞班第54任班长,先后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和北部战区陆军“强军先锋”等荣誉。

70年来,我们班自觉继承老班长遗志,立足岗位践行“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的董存瑞精神,爱军精武、尽职奉献,先后走出383名战士,人人立功受奖,个个是技术能手。战争年代,老班长总是第一个挺身请战、第一个跃出战壕、第一个上好刺刀。“董存瑞班”的战士,就要像老班长那样“时刻想打仗、随时谋打仗”,把练就过硬本领当做毕生追求,在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路上,时刻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量一量自己的本领够不够、能力强不强,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英雄的旗帜,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爱军精武练打赢

降巴克珠:中尉、某合成旅排长,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陆军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我们老家有一句藏族谚语,叫“山让水低头,人让山低头”。董存瑞对党无限忠诚,对领袖信赖拥戴,早就把心交给了党。在他心中,共产党员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而是要解放全中国。正是在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下,董存瑞在2年零10个月的数次战斗中,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作为新时代青年官兵,我们都要像董存瑞那样,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忠诚底色,在强军兴军舞台实现个人价值。

有梦想就会有力量

郭秀娟:下士、某特战旅卫生员,2016年7月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联赛-2016”军医接力比赛,夺得女子手枪射击第一名、步枪射击第三名,女子团体第二名,荣立二等功1次。

成为一名女子特战队员是我的梦想。董存瑞入伍后天天“加码”训练,我在比武中取得5项冠军的背后,也是流汗又流血。一次训练中,我头部受伤,缝了15针。董存瑞向党宣誓“坚决完成任务”,我代表国家赴俄罗斯参赛,也是抱着这样的决心,所以才能在头部伤口刚刚拆线的情况下,依然夺得女子手枪射击第一名、自动步枪射击第三名。在践行誓言的道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伤痛,但挫折、伤痛并不可怕,只要永不言弃,女军人一样可以在艰难困苦面前彰显别样风采。

新岗位就要有新作为

景阳:上士、某合成旅班长,先后经历3次部队改革调整,在2011年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中,失去提干机会,2017年改革中他又因岗位调整从代理排长变成班长,但他始终服从大局,铆在本职岗位干出不平凡成绩。

入伍12年,我先后经历转隶分流、岗位转换、专业调整,不免会有阵痛,但就像董存瑞说的那样“当兵为了打仗、打仗为了人民”,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我感觉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更没有干不成的事。第一次转隶,我用半年时间精通装甲装备3大专业;第二次改革,我研发出装甲车射击平台提升训练效率;第三次调整,我由步枪手变成狙击手,卫冕全旅通用机枪和自动步枪双料冠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能将阵痛视为机遇,化作不断成长进步的动力。

让“最后”变成“最美”

穆永厚:一级军士长、某陆航旅空中机械师,从军28年,先后参加1998年抗洪、汶川地震救灾、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保障、奥运安保、珠海航展航拍等重大任务。4次转隶新单位,每次都申请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

董存瑞说过:“我一个人好有什么用,只有大家都好,那才叫好。”入伍28年,我带出的机务专业骨干中多数走上了中队以上领导岗位,近百人改空勤当了机械师。在军旅生涯的尾声,我又来到新成立的陆航旅,我暗下决心,要将自己“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两个月下来,我带教的空勤机械师和飞行保障专业人员,全部具备单独保障能力,他们用精湛技艺为战鹰保驾护航,等我退休那天,可以放心离开了。

图①:“董存瑞连”官兵进行5公里越野比赛。

图②:祭奠仪式上,“董存瑞班”第54任班长王鹏代表全体官兵发言。

图③:官兵在写有“传承董存瑞精神、争做董存瑞式钢铁战士”的横幅上签名。

杨再新摄

图④:每逢大项活动前,官兵都会在董存瑞雕像前宣誓。

于德新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