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除了充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前哨战”的一般性功能之外,此次会议更因涉及两大时间节点而备受关注:一方面,今年恰逢二十国集团机制运行10周年,机制的建设与运行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时隔10年,包括二十国集团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呈现同步企稳回升态势,世界经济正式进入“后危机时代”。在此大背景下,有些国家仍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给自己筑起高高的孤城,显然是不可取的。
世界经济在呈现向好态势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其一,全球特定区域安全局势的动荡与升级,将对国家及地区的安全与繁荣造成影响,这也间接印证了将全球治理由经济空间向安全领域延伸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回潮及其实际举措的影响,将迟滞全球治理进程向纵深推进。针对国家面临的经济困局,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非但不深刻剖析本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缺陷,反而将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本身,并通过一系列具有鲜明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举措,向他国转嫁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二十国集团峰会在加强各国的宏观政策协调、应对经济金融风险、推进各方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10年间,各国以二十国集团为平台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和发展,是多边主义的体现,也是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进展。
在二十国集团机制下挖掘世界经济更强动能方面,与会各方对中国的发展与贡献抱有极大期待。近年来,中国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经济增长30%以上的贡献率。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其他国家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始终在二十国集团等全球多边合作机制中,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切摆在首位,营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政策空间。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切实为地区及全球治理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与动力,向外界释放中国维护开放、包容、透明和互惠原则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积极信号。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对于各成员国呼吁的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与新模式,王毅外长在大会主题演讲中强调,“治理体系的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顺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基础上,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新规则的设立应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准则为依据,以多边机制为依托,以改革为导向。中国在此进程中,仍将履行自身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职责与使命,并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作者单位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