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队伍可有历史”“当年民兵拿起武器就去战斗,厉害得很”……
在深圳,提起沙头角民兵连,稍年长的本地人都能聊上一两句。
这是一支怎样的民兵队伍?深圳警备区存档的资料显示,沙头角基干民兵连先后被原广州军区政治部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评为“民兵预备役基层工作先进单位”。
1990年退伍返乡后加入民兵连的农耀椿,记忆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1960年,老连长罗奕光出席全国民兵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中央军委奖给沙头角民兵连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农耀椿说:“当年的民兵前辈执行任务敢闯敢拼,抓特务、反袭扰,当得起这个荣誉。”
5月上旬,记者走进沙头角街道民兵连连史馆,探访这支民兵队伍的发展历程。沙头角街道原武装部部长叶新强介绍,民兵连最初的发展和沙头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分不开。沙头角地处深圳市盐田区,香港和深圳交界处的中英街就位于这里,社情民情复杂。建国初期,边界线附近聚集着一群特务分子,企图渗透到内地进行破坏。1951年,沙头角基干民兵连成立,配合驻军部队、公安机关与敌特分子进行持久的斗争。记者在连史馆看到,1950年至1974年,民兵连共抓获特务15人。
拿起锄头能生产,拿起武器能战斗,是这支民兵队伍的显著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走私犯罪活动,这使得中英街反走私形势异常严峻。沙头角民兵连配合海关、边防等部门打击走私,派出民兵常态化执行巡逻任务,检查过往人车。记者在连史馆看到一幅漫画,记录的正是民兵在位于中英街桥头的检查站检查走私物品的场景。
“这些年来,配合社会形势的变化,沙头角民兵连先后执行反敌特、反袭扰、反偷渡、反走私等任务,新时期仍是当地应急处突的重要力量。”叶新强介绍。1998年,沙头角民兵连由以前的基干民兵连改编成为民兵应急连。尽管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连队仍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接续传承一心为民的红色血脉。
田心社区民兵营长赖耿入队7年来,直言“存在感最强的时候就是2012年台风救援的时候”。当时,强台风“韦森特”过境,沙头角辖区某小区被淹,赖耿作为民兵连一员第一次参与救援,从下午到晚上一直扛沙袋的经历让他对民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支队伍的军事素质也让队员引以为豪。农耀椿介绍,有一年盐田区组织各街道民兵进行军事比武,兄弟单位的人都打趣说,自己只能争第二咯,第一肯定是你们。
67年过去,如今,沙头角民兵应急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辖区应急处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连史馆更成为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民兵奋发图强,为维护辖区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