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十六计与古今战争——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夏 晓 周 一

原 典

抛砖引玉,顾名思义就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的意思。出自《传灯录》中,唐代诗人常建请赵嘏作诗的典故,后常用来比喻利用没有价值或价值较低的事物引出价值较高的事物。在三十六计中,原文只有七个字:“类以诱之,击蒙也”。意思是在战争中,用小利诱使敌人上当,以此去迷惑、诱骗敌人,然后趁机击败敌人。

古代战例

公元前700年,楚国攻打绞国,兵临绞都城下。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不出。绞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军出现了粮草危机,楚国莫傲(官职名)屈居瑕在分析了具体情况后,认为绞都只可智取,不可强攻。他向楚王献上一条“抛砖引玉”的计谋:趁绞都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士兵扮樵夫上山打柴,绞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待其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先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依计而行。

绞侯得知有“樵夫”进山砍柴且无楚军保护,便待“樵夫”背柴出山之机,突然袭击,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绞国获利不小,出城劫夺柴草的士兵也越来越多。第6天,绞军像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来劫佯装逃跑,将绞军引入楚军伏击圈,紧接着楚军又趁绞都兵力虚弱一举将其攻下。

现代战例

1972年,为保卫我领空安全,我军高炮部队决心对出现在我领空的国民党军侦察机实施打击。通过长期侦察发现,国民党军的侦察机往往会在我军有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时出动,进行侦察和监视。我军指挥员命令某高炮部队,在敌机必经之路上设伏,利用夜暗条件将18门高炮和6挺高射机枪隐蔽在一个小高地上。7月8日和9日两天,按照指挥机关的安排,数十辆挂有迷彩伪装网的大型车辆在公路上来回机动,然后驶入海军某岸防炮基地。我军的这一行动果然起到了“抛砖”的效果,引起了国民党军的注意。10日,一架国民党军侦察机从金门岛沙头机场起飞,朝我军阵地飞来。我军对空观察哨一发现目标,马上通报给埋伏的高炮部队,几分钟后,高地上空炮声隆隆,敌机中弹掉入大海。

计谋分析

在运用抛砖引玉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制造假象有着特定的要求。不能用“摇旗”“擂鼓”等似是而非的表象,而要用真实的行动来起到“类同”的效果。比如在古今两个战例中的诱敌措施都属于“类同”的方法,更易造成敌人错觉。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手段有了巨大的变化,要想让抛砖引玉这一传统计谋继续发挥强大作用,在研究好计谋本身的基础上,还应注重结合新形势下的各种作战条件,具体施用。

首先,要合理掌握“抛砖”的技巧。所谓“抛砖”的过程,其实就是制造假象的过程。在作战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事物当作诱饵,对于假象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既然是诱饵,就一定要有吸引力,但是也要兼顾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此外,在同一场战争中,或是在面对同样的对手时,某一种“抛砖”的方法只能够使用一次。敌人并非弱智低能,当我方的欺骗策略奏效,使我获得利益之时,敌人必然从中吸取教训,并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倘若我方一味地重施故伎,很有可能掉入敌人设置的陷阱。

其次,要注重谋划“引玉”成功之后的实际行动。抛砖引玉是一种计策、谋略,通过合理地运用,可使我方获得有利战机,取得一定条件下的主动权。但应注意的是,不管是机械化战争时代,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不管是硬杀伤,还是软杀伤,要实现作战目的,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兵力、火力、信息力等打击对手、消灭对手、毁瘫对手。作为战场指挥员,单纯地设计、运用抛砖引玉这一计谋是不够的,必须在使用之前就设计好后续的作战行动,并在作战过程中加以严格的实施。如1972年我军高炮部队击落敌机的战斗,部队设伏时,恰逢高温的六七月份,各级指战员必须在忍耐炎热、潮湿的同时,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和训练水平,随时准备战斗。这些都是为了在抛砖引玉这一计谋奏效之后,充分利用战机,实现一招制敌的最佳效果。倘若没有具体的作战行动配合,抛砖引玉就难有实际效能,无异于纸上谈兵。

最后,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抛砖引玉行动。信息化条件下,战场形式复杂,作战手段多样。战场指挥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用计,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展开多种形式的抛砖引玉行动。如二战期间,美军情部门猜想日军电报中的“AF”可能代表中途岛,就指示中途岛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报:我岛基地淡水设备损坏。果然,在随后截获的电文中,日军写道:AF可能缺少淡水。美军就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并结合截获的多封日军电报,最终判明日军即将发动中途岛海战,美军提前作好准备,掌握了战役主动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