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保留住共产党员的气味


■姜宠泽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批评那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党员: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什么味?是忠贞不渝的真理味,是扎根基层的泥土味,是带头实干的汗酸味。“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共产党员的气味虽经岁月洗礼,仍历久弥新——始终不变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1935年2月,瞿秋白在突围途中被俘。得知抓住了重赏通缉11年的瞿秋白,国民党反动派欣喜若狂。囚禁他的国民党师长宋希濂前来劝降,面对这个自己昔日的学生,瞿秋白把与宋希濂的谈话变成了一次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是否行得通的辩论——而辩论最终结果以后者的无言以对收场。4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在福建长汀的罗汉岭下,36岁的瞿秋白唱着自己1932年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走到一处草坪盘腿坐下,笑着向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共产党员的气味,涂脂抹粉,抹不出来;模仿作秀,秀不出来;乔装打扮,也扮不出来。这种气味虽不是与生俱来的,却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脉的崇高追求。

共产党员的气味,体现着党员信仰的纯度和修养的定力。这气味充满信念的圣洁,让他们尽管衣衫褴褛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充满血色的光辉,让他们尽管艰苦卓绝却有“吾将吾身献吾党”的坚定;充满奉献的美丽,让他们尽管本色朴素却有“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壮志。

然而,现实中有个别党员的行为,不仅淡化了共产党员的气味,反而多了“躺特权椅”的官味,少了担当有为的底气。或是嫌汗味、枪油味刺鼻,怕风险、求“平安”,做爱惜羽毛、得过且过的“稻草人”;或是嫌汗味、枪油味不值,思想麻痹、荒废主业,当按照“脚本”搞演练、拿着稿子“上战场”的“提线木偶”;或是嫌汗味、枪油味老土,精神懈怠、状态不佳,当遇到好事就一马当先、遇到难事就躲躲闪闪的“模棱君”。满身的铜臭味、江湖味、官腔味,群众闻了恶心,只要闻之,一定掩鼻屏息、避之不及。这些异味怪味不但与党员身份不符,更损害了党员队伍的威望和形象。

越是在关键时刻,全体党员越需要保持那份最初的、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气味,越要以革命先辈为镜,用坚定的信仰锻造忠诚、挑起担子、树好形象,把学理论与学传统结合起来,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一刻不停地加强自我改造、党性修养,做到思想常提纯、灵魂常回炉。坦荡做人、踏实做事、谨慎用权,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用党章党规这副“除味剂”,除掉一切群众反感的怪味异味,确保不越红线、不触底线。在正视挑战中增强忧患、从复兴伟业中认清责任,经得几番浑身酸臭味,闻得几番浓浓硝烟味,不断把亮剑的本领练强、把御敌的招数练精,实现思想观念的深度耦合、能力素质的再造升级,在砥砺前行中奋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