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这么一个情形:作为一个部门主管的你正在面试应聘人员,突然间被告知你被“解雇”了,对此你会做出何种反应?或许你会说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这是电影中的故事,可现实中会发生这种场景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幕便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前局长科米所经历的真实故事。去年5月,科米参加洛杉矶的探员招募活动时,在现场从电视新闻里得知自己“被解雇”,这一度成为美国舆论界的热点话题。
一年后的今天,科米再度成为美国舆论界的焦点,因为他推出的一本书《更高忠诚度:真相、谎言和领导力》。这本书在发行后的短短几天就杀到了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周刊》等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疯狂追逐与这本书相关的一切报道,那这本书凭什么这么火?
除了因作者科米曾是联邦调查局历史上第七任掌门人这一特殊身份外,更重要的是,书中曝光了“邮件门”“通俄门”以及美国大选等诸多涉及到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内幕,这些劲爆的内容就像一枚原子弹,投向了美国政坛,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关注。
“邮件门”事件发生在美国大选期间,主人公是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在希拉里看来,“邮件门”事件毁灭了她的总统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5年7月,联邦调查局接到线人举报,说国务卿希拉里很可能在使用私人邮箱处理一些机密文件。在媒体的压力下,联邦调查局接手了“邮件门”这一烫手山芋。经过调查,科米向外界表示:虽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起诉希拉里的证据,但希拉里的行为太过粗心,是对国家机密文件的不负责任。其实这一结论对于美国两党都不讨好,正如书中所说,“两个党派都非常愤怒:共和党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被告上法庭的案子,而民主党则认为,科米是在恶意抹黑希拉里。”
事情到了这种尴尬境地还没结束,就在离总统大选日只有12 天的时间,又有关于“邮件门”的新发现,这时科米陷入两难境地,书里说“我的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告诉国会联邦调查局之前作的结案陈词并不准确。为搞清真相必须重启调查,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大选的结果。第二个选择是隐瞒此事。科米最终选择了重启调查,尽管大选前调查最终结果还是维持原状,但不少人认为,科米影响了大选的结果,当然他在书中对此作了很详细的个人阐释。
“邮件门”结案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时关于新总统的“通俄门”又成为舆论的焦点。有媒体爆料俄罗斯干扰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科米又陷入了另一个调查“泥潭”。这一事件在科米看来,影响了他继续留在联邦调查局,因为围绕这一调查直接导致特朗普与他关系“失和”。
据报道,特朗普在当选后曾一度“拉拢”科米,甚至在一次招待会上因为和科米说悄悄话被镜头拍成“亲吻”的感觉。特朗普一直希望“通俄门”赶紧结束,并多次暗示科米需要表现“忠诚”,然而这让科米感到无比困扰。一边是特朗普要求尽快结束“通俄门”调查,一边是舆论死咬不放,穷追猛打。他在书里多次提到,他得没完没了地向特朗普团队解释:联邦调查局和白宫不能有过于亲密、频繁的接触。最终发生了文章开头中“电影”般的场景,科米被解雇了,并且“永远都不能再踏上联邦调查局的领地”。科米在书中对特朗普作了评价,“很多人说特朗普精神错乱,不能当总统。但在我看来,特朗普精神上没有问题,但他有道德问题”。
事实上,《更高忠诚度:真相、谎言和领导力》除了披露科米与希拉里、特朗普的“美国大选往事”,大部分内容是科米一生的回忆录,书中有他从小到大的种种经历,包括30多年的联邦调查局职业生涯。但这些内容很少被关注,媒体反复炒作的,仍是那些有关特朗普的政治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