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28年,50多次参加演习,2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处理船艇故障数十起,节省经费近100万元;11次婉拒地方企业高薪聘请……谈到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船艇中队技师吴淑鸿,战友们评价最多的就是:牛。
从小家住部队旁,吴淑鸿对军人有着无限的向往,在新兵连就显出一股天生的“牛”劲。双杠一练习成绩达到优秀是16个,不服输的吴淑鸿只要一上杠就要做满50个,没力气了就撑在杠上喘口气接着做,直到满50个,班长和战友说他是头“犟水牛”。
“水牛拉车,埋头苦干。”这是三级军士长高任强给“师父”吴淑鸿的评价,“水牛班长”这个称号就此在部队传开。
一次维修任务中,他们发现船艇在狭窄水道航行时,舵舱经常出现“漏油”现象,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法。“班长,咱算了,向上级申报吧。”几次尝试维修无果,高任强挠着头无奈地说。吴淑鸿听到“徒弟”的抱怨,“牛”劲儿又上来了:“技师遇到问题还要上报维修,那培养我们做什么!”
当时海南岛正值夏日,在室温50多摄氏度、噪音120分贝的机舱内,吴淑鸿把各部位正常、故障的声音和各个管路进水的温度记录成册,经过上百次演算和实验,终于找到解决的方法。他在透气孔上加一根钢管,通过增加钢管的高度,来加大流速,最终把困扰多时的问题解决了。
从那以后,吴淑鸿的“徒弟”加入自主技术创新的行列当中,形成登陆艇大门延伸装置等1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吴淑鸿也2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装备技术革新先进个人。
过硬本领自然墙内墙外都抢手。每年退伍时节,吴淑鸿总能收到企业的高薪邀请,但他的“牛”脾气再次显现,说:“人不能忘本,我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部队的培养。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上,就永远做战友们的‘水牛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