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空全要素、师团营全系统、装运卸全过程……4月24日,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济南某军代处一场综合演练拉开序幕。
不料,演练刚刚进入第一阶段就被叫停,原因是机关在处置上级通报的情况时,习惯性套用固有方案。演练开始前,演练总指挥、军代处政委原华已经明确:不编演练脚本、不设标准答案,不怕丢丑、不怕出错。
为什么情况变了,还要按照固有方案排兵布阵?导调组当即要求大家破除惯性思维,着眼战场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建议、作方案。
“部队转入二级战备!”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政工组请示启动应急扩编方案。虽然方案得到批复,但问题也被同时点出:对于扩编单位的车辆、经费、通信等问题,相关部门考虑不周密、协调不到位,甚至1家扩编单位竟然没有被赋予保障任务。
为什么队伍扩编了,合力却没有及时形成?对本职业务不够精通、机关一盘棋的思想树得不够牢!在深刻反思之后,参演人员接到一个新的指令:应对强对流天气。
顷刻间,这一“不测风云”引起连锁反应。“报告指挥部,××线××区间接触网断电,建议停留待运、迂回运输”“××线××区间发生泥石流,建议抢修道路,组织倒装”……面对一连串的情况报告,运输调度组使出浑身解数,一口气拟出几种方案,但哪种方案最优,却说不清楚。
为什么有了方案却分不出优劣?指挥部认为,客观上缺乏战争实践的检验,主观上机关对各个保障要素的底数不清,特别是不能运用大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导致紧急关头只能跟着感觉走。
危机感越来越强,演习任务也越来越重——空军海上输送装载、航空医疗分队紧急输送……
面对导调组随机赋予的任务,机关各个部门精心筹划、通力合作、严密组织,但无论是提出意见建议,还是实施具体方案,总感到不托底。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完成应急投送任务,离不开地方运输企业的助力,而这次网上演习,不少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下一步,加强军地协作演练的任务仍然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