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南疆某边防旅24连1号阵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正在举行。不足50平方米的阵地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简笔画十分吸睛。笔者看到,每幅画的落款均署名“简笔画”,不禁笑出了声:这个笔名有意思。“简笔画”画简笔画,这在1号阵地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阵地西南角的歪脖子树下,一位新兵正在削笔、铺纸。只见他运笔如飞,不到7分钟,完成一组题为“我在主峰站夜哨”的简笔画。他就是“简笔画”,名叫辛贻跃,是一名刚刚入伍的大学生士兵。
辛贻跃不仅画得一手好画,军事素质也是数一数二的。
1号阵地经过边境战火的洗礼,以及一茬茬官兵的坚守,现在已成为令人敬仰的精神高地。该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上1号阵地的战士,必须通过严格的军政考核。一般刚下连的新兵,至少要经过3个月的备考,才能过关。辛贻跃下连后,迅速向1号阵地发起“冲锋”,在同年兵中最早“登顶”。
到1号阵地前哨排后,辛贻跃发现,阵地上手机几乎没有信号,战友间聊天的话题也少,很有“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意味。执勤之余,辛贻跃重拾纸笔,把身边人、身边事通过大小、粗细不一的点与线,化为一幅幅简笔画。形象生动的画作立刻吸引了战友的眼球。时间一长,“简笔画”这个昵称便在战友间叫开了。
辛贻跃的简笔画不仅丰富了战友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将连队荣誉室、“功臣林”里的英雄人物、功臣标兵的事迹还原到简笔画中,成为连队红色教育的好素材。
此外,辛贻跃的简笔画还在边境政策宣传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边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辛贻跃先后创作的《守法守心的苗大爷》《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美丽家园建起来》等10余个系列简笔画,涉及管边、助学、扶贫等现实生活,一些不识字的边民也能受到教育。
“‘简笔画’还帮过我一个大忙呢。”同是新兵的郭文回忆,一次他在电话中跟母亲发生争执,事后深感自责,想向母亲表达歉意,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打电话,话很难说出口;写信,母亲又不识字。得知郭文的心病后,辛贻跃决定用自己的画笔帮助战友解开心结。他根据郭文的讲述,完成了“哺育、养育、教育”三部曲,将母与子的真实感人故事,还原到简笔画中。当郭文把一幅幅充满感情的简笔画寄到母亲手里时,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据了解,辛贻跃还收了不少“学生”,经常对前来学画的战友和边民说:“我的画是我的另外一把枪,我要发挥好自己的专长,让更多的人一起合力为强边固防添砖加瓦。”
上图:辛贻跃正在阵地的休息亭作画。李腾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