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百年刺槐的长征印记


■本报记者 鲁文帝 特约通讯员 李 锦 康 淮

遵义会议旧址东墙边有一棵百年刺槐,历经风雨雷电的侵袭,却依然坚挺不倒、生机盎然。暮春四月,槐花绽放。在槐花清香的包围中,到访的游客似乎对那段历史多了一分沉醉般的投入。“正确与否,不是看谁把持话语权,而是看谁的主张能够经得住枪林弹雨的检验。”刺槐树下,一名身穿红军服的游客向围坐的同伴侃侃而谈。记者的思绪也被他带入到了那个年代。

1935年1月,一群头顶红军帽的战士来到这个小院,眉头紧皱、满脸尘土。不少人心里疑惑:“同样兵力悬殊,前四次‘反围剿’都胜了,为什么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拿手的运动战怎么就变成了阵地战、堡垒战?”“从瑞金出发时的8.6万人怎么到现在就只剩3万人?”……红军广大干部、战士逐渐感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

此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军事指挥错误问题基本取得一致意见。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上,周恩来主动担责错误决策,张闻天奋起反击“左”倾路线,毛泽东强烈坚持正确主张……激烈的讨论碰撞出了真理的光芒。遵义会议最后形成决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此后,红军重整旗鼓,再度展开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纵横驰骋到陕北。

一阵春风吹过,槐花洒落在人们的肩头。定眼凝望这棵百年刺槐,它的生命历程,难道不正像是历经挫折而最后取得胜利的红军长征?让它能够坚韧如斯的,正是其拥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以及绕着这个核心一圈又一圈经年生长的高密度年轮。

历史飞云过,血脉赓续传。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传檄万里。从那一天开始,人民军队开始了日新月异的“新闻播报”: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成立大会举行;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的13个集团军番号公布……这些改革动作触及之深、涉及之广,皆可冠之以“最”。全军将士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积极响应习主席号令,闻令而动,不折不扣,坚决执行,在强军兴军的时代答卷上再显长征精神底色。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长征,前方还有许多的“腊子口”“娄山关”。但我们相信,赓续红军长征精神,人民军队会勇往直前,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