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兵器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的封锁禁令


■张 昊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禁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售芯片、软件和相关技术,其时限长达7年之久。实际上早在2016年,美国商务部就拟对中兴进行出口限制,虽然中兴委曲求全,同意支付8.92亿美元的罚款,但美方并没有收钱了账,而是紧盯不放,精心谋划了这次发难。结合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规划,可以清楚地看出,美方制裁的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以此挫伤中国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次出口禁令对“中兴们”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有评论称,美国这次打出一张“王牌”,直指中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软肋”。从技术上讲,我国的集成电路技术目前远远不能够满足本国企业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在设计方面、工艺方面也有差距,难以完成先进芯片的设计制造工作。正是这种过于明显的弱点,招来美国的突然袭击。

美国的“王牌”偷袭,首先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芯片设计和制造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其技术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以半导体工艺为例,其流程条件需要不断地尝试摸索,需要物理、材料、电子等相关学科大量的基础研发。此次中兴的困境反映出,我国的基础科学积累还不足以独立支撑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基础科研人才收入和社会地位,鼓励创新,夯实基础。

美国的“王牌”偷袭,也让我们看清了大国竞争的冷酷和决绝。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应用市场,每年从美国进口半导体元器件价值金额超过2600亿美元,是美国对中国的最大顺差项。禁售消息一出,中兴通讯的多家美国供应商股价崩盘,有的股价甚至暴跌35.97%。尽管如此,美国仍敢于冒着损失成百上千亿美元的风险,通过芯片出口限制来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施压,因为他们想赢得更长远的竞争筹码。从国家未来竞争力发展而言,如果美国对芯片等关键技术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可能会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目的是完成产业升级。随着我国科技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份额,但是芯片作为高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器件原料,如果美方一旦对其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对于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影响不言而喻。

美国打出的“王牌”,让“中兴们”感受到刻骨之痛,这种痛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警醒:想成为一个有立场有尊严的大国,就不能让决定未来的“命根子”握在别人手里。此次禁令也可以说是一个机遇,给了我国行业发展规划一个警醒。我们应该把目光和资金更大地投入到这类技术短板上,未来重点优先解决关键技术“有无”的问题,从无到有,不再受制于人,日后再进一步提高技术指标。可以想象,此次事件将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芯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对于科技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着有利的推动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