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爸圆了军旅梦


■杨玉辰

老爸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成为一名军人,于是他把这个圆梦的希望寄托在我和后辈人身上。

听老爸说,在我出生的1944年,疯狂的小日本已成了秋后的蚂蚱,可仍然在做垂死挣扎。因为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标着“膏药旗”的日本飞机对我们村格外“眷顾”,抽冷子就在我家乡的上空盘旋一阵,扔几颗炸弹便逃。就在我满月的第二天,娘刚刚给我换上新衣服,老爸就听到天空传来日本飞机的嗡嗡声。他正要出门,大街上传来很响的爆炸声,原来是小日本又来“甩屎蛋”(扔炸弹)了。老爸从街上回来说,事情就发生在家门口附近,当场就炸死一个无辜的老乡。为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村里像往常一样,立即组织乡亲们转移。于是娘用小被子裹着我,坐在老爸的独轮车上,随乡亲们一起开始了“逃难之旅”。路上,老爸愤懑地对我娘说:“这小日本太可恨了!可我这辈子当兵打鬼子的愿望是难以实现了,就把这个梦留给儿孙们圆吧。那时虽没有鬼子打了,可保卫咱们的国和家,啥时也离不开枪杆子呀!”娘点点头,把老爸这一军旅梦牢牢记在心里。

我在父母的怀抱里渐渐长大了。

清楚地记得,17岁那年,我在县城上中学,一天放学后,我告诉老爸今年要从初三的毕业生中征兵。他听到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当即拉着我的手要领我去学校报名应征。我说我已经报名了,他这才放心地笑笑,并鼓励我:“上点心,争取穿上军装!”殊不知,由于我个头只有1.5米,体重只有37公斤,体检未进行完就被刷了下来。上高中后,我虽然也在老爸的极力撺掇下两次报名应征,也都因体检没通过使参军的希望成了泡影。然而,经过3次“失败”,老爸依旧信心满满,一见到我就给我打气:“我找人给你算卦了,以后你还有当兵的机会。”可从不迷信的我却时时半信半疑地问自己:“机会”究竟在哪里呢?

这个“机会”果然如老爸“预测”的那样,说来就来了。1968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这本来只是就业前一个短暂的过渡,我们几百个来部队锻炼的学生,谁都没有抱有参军的希望。只有老爸,固执地认为“到军营锻炼,这毕竟离军人越来越近了”。我真佩服老爸像诸葛亮那样的“能掐会算”——一年之后,上级果真下了文件:凡是来部队锻炼的学生,只要本人愿意、部队需要的,都可以报名入伍。可就在我刚刚进行入伍登记时,接到老爸打来的电报:母亲病故。本来我应立即回家与母亲告别的,可电报中却要求我“不要回来送葬”,我断定,这是老爸怕我因此错过当兵的机会。我只是在农场南面的水渠边大哭了一场,就默默回到宿舍。后来,我把家里的情况和父亲要我当兵的心愿向领导如实做了汇报,没想到这次汇报又为我入伍增加了几分筹码。

不久,我果然穿上了军装,而且还是4个兜的干部服。当我把参军的消息写信告诉老爸的时候,他再也按捺不住了,立即拍电报说要来部队看我,目的只有一个:看看穿上军装的儿子是什么样子。老爸来到部队只跟我照了一张相,住了一宿就回去了。回去后他逢人便“吹”:“儿子入伍了,刚当兵就是军官,嘿,4个兜的!”

一年后,我穿着崭新的军装回到了家乡。老爸从县城汽车站接到我时,满脸的皱纹都绽放开了。一向木讷话少的老爸,此时一反常态,一路饱含热泪与我说着、笑着,我也因此受到了他的传染,竟暗中滋生了一种“衣锦还乡”的自豪感。我们爷儿俩路过娘的坟墓时,老爸还特意让我在墓前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并告诉娘:“他娘,咱们的儿子终于当兵了!”

在我当兵之后的几年中,老爸又先后把我的两个侄子送去当兵,这样一来,我家就有了3个军人。除一个侄子较早退伍外,我和另一个当兵的侄子都分别在部队成长为师团干部。老爸去世后,我一个侄女嫁给了军人,她的儿子4年前也从军校毕业成为军人。老爸啊,你有这5个后代成为军人的“成果”,足可圆你的军旅梦了吧!

老爸生前这一痴痴的军旅梦啊,始终激励着我和后代子孙热爱军旅,并为强军兴军贡献青春年华!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