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路加、张容瑢报道:惠风和煦,咸咸的海风中还带着一丝凉意。4月中旬,笔者踏上东海某小岛,走进驻守在这里的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营区。笔者刚走进营区,一辆运输车跟着停在了大门口,十几名官兵张罗着开始卸货,脸上笑盈盈的。车箱里,几个印着洗衣机和电冰箱图片的大箱子十分醒目。
该岛是祖国最东端的住人岛屿,岛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1956年,海军某观通站进驻该岛。几十年来,该岛用电全靠柴油机发电。早期,该站没有汽车,登陆艇载着桶装柴油到达码头附近后,将油桶推进浅滩里,再由战士跳下海将油桶滚上岸,肩扛手抬搬到营区。后来,上级开始派油船、油车补给油料,每年补油三四次,虽不再靠人工搬运,但在油船、登陆艇、油车配合默契的情况下,也需四五天才能完成一次补油。营区里,几台功率较大的电器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就会超载断电。
此次来到小岛,营区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看到,电器明显多了起来,洗衣机、热水器等电器频频映入眼帘,几台除湿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该站教导员马超说:“这些都是国家电网工程给海防部队带来的福利。”
2017年初,在军民融合战略的推动下,国家能源局与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实施边海防部队电网建设,决定把边海防部队电网纳入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从制定规划到电缆铺设论证,军地多名有关专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攻关,并带着“熬”出来的建设规划多次登岛验证,只为尽快建起通向孤岛的电网。
2017年8月20日,1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正式运营送电,使大陆电“游”向了小海岛,彻底解决了该岛的用电难题,告别了小岛“无长明电”时代。
只有稳定的能源保障,先进的武器装备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战斗力。有了长明电,战备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报务班长刘国红说:“装备供电稳定了,我们值班时的心也就稳定了,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断电而耽误战备执勤。”
夜幕降临,官兵三两成群地伴着灯光在小岛上踱步,斑斓的灯光照亮了原本寂静的小岛,也照亮了不远处战备值班室执勤官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