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战史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本五十六败亡:宿命还是必然?


■张宝权

75年前,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乘飞机赴前线视察途中,遭遇美军战机袭击机毁人亡,这位曾经一手策划偷袭珍珠港、被日本海军崇敬为“军神”的高级将领,最终竟死于敌人的偷袭之下,多多少少为这一事件蒙上了一层宿命论的色彩。

然而,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战争胜负既取决于敌对双方指挥艺术的较量,也取决于双方军事决策失误的累加,谁违背规律、错得越多,谁滑向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山本五十六之所以走向败亡,有本人意志的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当年日本人违背规律的必然性失误,有的战前就已埋下,开战后更是不断放大,使得这位日本“军神”陷入死地。

重硬件轻软件的短视性失误。“三军之事,莫重于密。”山本五十六遭遇偷袭,直接原因是行动计划被美军截获并破译,根本原因是日军保密意识薄弱、传密措施简单。像高级将领巡视前线行动计划这种高级机密,竟然通过无线电公开传递,所用加密措施也是级别较低的密码,而且每到一站都重复通报一次。这种麻痹大意,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其原因肇始于日军对美军的低估、对技术保密的轻视。尽管日方在偷袭珍珠港时一度注重严格保密,但随着开战后一系列胜利,日本人很快被冲昏了头脑,关注重点全部放在美日军舰硬实力的此消彼长上,密码更替等基础建设被极度忽视。尽管日本海军的密码本在战场上多次丢失,但日方一再对此掉以轻心。日本人实松让在《情报战》一书中回忆,日军认为,“泄露一点机密也没啥,若是美国人出来的话,正好就可以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易干掉它”。负责陆军通信业务的户村盛雄少校战后回忆称:“当时都以为,机械式密码是不会被破译的。”然而,美军仅用几个小时就破译了山本巡视前线的电文,美军还严格执行战场保密条例,斩首机群海上飞行中一律不使用无线电,飞行员只凭目视、罗盘和速度表接敌;斩首成功后,美军不仅严密封锁消息,还接连出动飞机在附近巡航,制造意外巧合的假象。美军保密的煞费苦心与日军失密的漫不经心形成了鲜明反差。

重策略轻战略的功利性失误。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山本五十六被美化成见学欧美、通晓西事的海军专家,更被梳洗打扮成被迫对美开战的“智将”。然而,纵观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表现,山本看到了西方的工业潜力,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思维,悟出了航空制胜的先声,骨子里却没有摆脱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维定式,精通的是战术而非战略。驱使这位“智将”甘冒风险前出巡视、鼓舞士气的内在原因,恰恰是他自己埋下的。他在战前预言,开战后“充其量能痛干一年多”,结果是点燃了太平洋战场的烈火,却不知道怎么熄灭。在中途岛海战失利后,日本仍有相当一部分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等机动兵力,拥有一定的战略回旋空间。山本五十六却采用了最为呆板的策略,集中兵力与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拼消耗,前方一时打得轰轰烈烈,日军后方渐渐后继乏力,实际走上了与美军拼战略消耗的不归路。在这种错误的战略驱动下,山本的战场败亡,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重计划轻变化的偏执性失误。美国历史学家在总结击落山本五十六时,把成功原因之一归结于山本的守时——整个战斗不过3分多钟,如果日方调整行程,将是另外一种结果。从日方史料来看,山本一行动身前,有多位部下建言取消或调整视察,但他却一意孤行、按时出行,正中对手下怀。与其说这是山本五十六的固执倔强,不如说是日本民族固有的保守性和非理性使然,泛化至二战中,无论是日本海军还是日本陆军,一旦制定作战计划,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完全罔顾形势变化和战情嬗变。这种战场执行力堪称一流、战术灵活性却惨不忍睹的弊病,几乎贯穿了战争全过程。日本海军飞行员渊田美津雄大佐在回忆录中写到,“战败的根源深深蕴藏在日本人违背理性和容易冲动的国民性格中。由于缺乏理性,往往把愿望和现实混为一谈,行事缺乏慎重。只有草率的行为失败后,才会理智地去考虑它。即使考虑了,又往往为失败寻觅借口”。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尚志市人民武装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