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长时间的“沉寂”后,近日韩国政府在推进“萨德”部署这一敏感问题上又有了新动作。12日上午,韩国国防部计划将新一批施工装备和建材运入庆尚北道星州郡的“萨德”基地,但由于当地居民的强烈抵制,不得不“暂缓执行”。一面是多方反对,一面是美国施压,韩国政府既要硬着头皮履行既有协定,又要处理居民的抗议以及邻国的关切,“萨德”已经成为韩国深陷其中、进退不得的战略陷阱。
反对团体“誓死不退”
据报道,韩国国防部计划12日向基地运进12辆拖车、8辆翻斗车和迷你巴士等30余辆工具车及其他施工设备和建材,开展为期3个月的基建施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向媒体表示,由于“萨德”基地是由高尔夫球场改造而来,其设施仅够150人使用,远不能保障目前400人的驻军规模(约130名美军和270名韩军)。基地配套保障设施严重滞后,官兵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开展基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基地内营房、厨卫、供水、排污等基本生活设施。
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反对情绪,11日,韩国国防部同反“萨德”团体就此展开协商。据悉,反“萨德”团体提出,允许相关设备进入基地对士兵宿舍防水和排污设施进行施工,但同时要求派一名居民进入基地进行监视。韩国防部则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军事保护区为由拒绝,但提出可以考虑由第三方进入基地确认的方案。对此,反“萨德”团体认为政府的态度意味着运进基地的建材很可能用于加固“萨德”系统,双方的先期协商无果而终。
12日一早,6个反“萨德”团体会员、当地居民等150余人聚集在距“萨德”基地入口约500米的一座桥上,他们钻入铝制格栅的空格排成人墙方阵,并以绿色编制网固定在一起,堵塞通向基地的道路。韩国政府部署了3000余警力维持秩序,同时在桥下设置充气垫以防抗议居民坠桥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然而在驱散静坐人群的过程中,双方还是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导致不少居民受伤送医。由于抗议居民反应激烈、毫不退让,国防部于当日中午再次同居民代表进行谈判,双方同意只向基地运进12辆拖车,并将去年11月已运入的挖掘机、叉车、推土机等施工装备运出。国防部还承诺,在同居民达成一致意见前,不再试图强行将施工设备和建材运入基地内。警方于下午2时开始撤出,抗议居民也结束示威。
针对此次事件,反“萨德”团体发表声明称,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系统的举动与通过韩朝、美朝首脑会谈实现半岛和平稳定的当前局势背道而驰,出动警力驱散民众,更是对国民的再次践踏。
“烂尾工程”命运未卜
韩美两国自2016年9月决定部署“萨德”系统,2017年4月和9月先后完成引进6个发射器,但这之后由于反“萨德”团体一直堵塞基地入口,后期工程建设所需的建材和设备无法进入基地,再加之半岛局势趋缓以及中韩关系的改善,韩国政府在“萨德”部署问题上趋向消极。比如针对居民的示威,韩国政府本着“不刺激居民原则”,大幅压减警力规模,“放任”各种抗议行为。因此自去年9月起,后期工程一直没有任何进展,“萨德”系统的正式运行遥遥无期。
工期的无限拖延导致基地内驻扎的士兵每天都处于“野战状态”。据报道,由于入口被堵,基地内的美韩官兵只能乘坐直升机出入基地;由于未架设供电线路,基地只能靠直升机空投的燃料临时启动发电机供电;由于饮食供应不上,部分官兵只能每天吃野战干粮度日。此外韩美双方围绕基地用地面积、费用分担等方面的分歧一直都没有解决,也造成了既定的工程计划“停摆”。半年多来,基地内连最基础的道路都还没有铺设,整个“萨德”系统被拖成了名副其实的“烂尾工程”。
虽然部署“萨德”是韩国前任政府与美国共同签署的协定,但文在寅执政后,对“萨德”采取了相对审慎的态度,在充分评估中国的立场后,于2017年底提出了“不追加‘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三大原则,试图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中间路线”的基调,划设了“战略模糊”的空间——向中国表示“将推迟部署”,向美国表示“不会撤销部署”,同时通过走国会批准和国内环境评估等流程来拖延明确的表态。
然而,据消息人士透露,韩国在“萨德”问题上的摇摆不定,对部署条件上的吹毛求疵已经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使得“萨德”成为韩美之间“不愉快的议题”,威胁到韩美同盟的根基。因此有分析称,此次韩国政府启动基地建设是迫于美国压力不得已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