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的面庞、深刻的皱纹……这是一位看起来极为普通的老人,可当你凝视他的双眼时,会发现,那是一双多么坚韧睿智的眼睛啊!让你立刻感到,他并不普通,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英雄儿女》,银幕上,那个大喊“向我开炮”的王成,既是父辈也是当代青年心目中的英雄。没错,前面提及的那位老人就是“王成”的原型之一蒋庆泉,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
14年前,76岁的蒋庆泉越发感怀当年的峥嵘岁月,越发想念曾经的亲密战友。于是,这位只上过一年半学的老兵拿起笔,一边回忆一边学习一边记录,让当年的战斗故事从笔端流出跃然纸上。这一写就是整整14年,渐渐地,他写的故事从白山黑水传到了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传到了西北高原,被大家称为传播红色基因的“活教材”。
因被俘经历不愿提及过去
笔者第一次见到蒋庆泉,他正站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门前,虽消瘦黝黑,但腰板挺直,声音洪亮,一点也不像90岁高龄的老人。
1949年4月,21岁的蒋庆泉走出辽宁锦州的大岭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蒋庆泉随23军入朝作战,被分配在23军67师201团5连担任步话机员。1953年4月18日,蒋庆泉参加了石岘洞北山守卫战,战斗惨烈,连长、排长、班长都阵亡了,165人的加强连最后只剩下十几人。
眼看美军就要攻上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中,蒋庆泉对着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由于弹药供给出现问题,我军最终没有向蒋庆泉的阵地开炮,他却被敌军的弹片击中了肚子,还有一块弹片“飞”进眼睛。之后,敌人的一枚瓦斯弹袭来,蒋庆泉失去了知觉。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成了俘虏。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蒋庆泉始终没有屈服。敌人要给他的胳膊刺上“反共”字样,蒋庆泉挺直腰板大喊:“那你把我的两个胳膊砍去,如果不砍硬给我刺,我就咬舌自尽!”蒋庆泉归国后,在家乡“隐居”半个多世纪,绝口不提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事情。蒋庆泉说:“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而我还活着,还有过那段被俘的经历,我不想给战友们抹黑。”
让蒋庆泉打开心结,萌生把自己的战斗经历写出来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作家洪炉曾是23军《战地报》记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将蒋庆泉的故事写成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后来,这篇文章被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和导演看到,他们又结合其他几位英雄的事迹,在银幕上塑造了王成的形象。从战场回来后,洪炉一直寻找着蒋庆泉的下落,但原23军几经改编,没有留下蒋庆泉的资料。
从2000年开始,洪炉以《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王成原型是蒋庆泉》为题,在各大媒体展开寻找。直到那时,人们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英雄形象、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原型,就是在朝鲜战场第一个喊出“向我开炮”的步话机员蒋庆泉。
经媒体披露,蒋庆泉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知,来自全国各地的拜访者络绎不绝,这让蒋庆泉萌生了把自己亲历的战斗故事写出来,以便更好地激励下一代的想法。
解开心结后用笔继续战斗
听说蒋庆泉要写书,家里人都有点不敢相信。因为那一年蒋庆泉已经76岁了,而且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半的学,后来虽说在部队学了些文化,可也只能是勉强读懂报纸。
但一股倔劲上来的蒋庆泉是八匹马也拉不回,他说写就写。不认识的字,老人家就学着查《新华字典》,遇到实在不懂的词,就问家人和邻居家的孩子,有时好不容易写了几百字,感觉不对,又重新再写。
写了一段时间,家里人发现,蒋庆泉写的都是关于战斗的“对仗句”,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所用“稿纸”也是五花八门,有烟盒、报纸、信纸,还有旧挂历、孩子用过的作业本,甚至废旧的硬纸壳。蒋庆泉的儿子赶紧给父亲买了厚厚一摞稿纸,还托人把原40军军史办的同志请来,教蒋庆泉如何写回忆录。
很快,蒋庆泉又从头干起。因为上了年纪,手总是发抖,蒋庆泉每写一个字都极其困难,写一会儿就得歇一会儿。时间一长,由于劳累,他的双眼视力直线下降,曾受过伤的右眼几乎失明。家人劝他别写了,可他总是说:“再难,还有打仗难?无论如何,我得在有生之年把那段战斗经历写下来。”于是,他从入伍写到参加解放战争,又从抗美援朝,写到被俘和最终回国。
写作时,蒋庆泉极为投入,有时写着写着就激动起来。当他写到在抗美援朝参加石岘洞北山战役,对着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那段故事时,曾一连好多天激动得浑身发抖,写一段就偷着抹眼泪哭一会儿。
就这样,边回忆边写,一直写了14年,蒋庆泉终于完成了19万字的自传体战斗故事《从战俘营走来》。
传播红色基因的“活教材”
“战争非常惨烈,整座山都被炮火轰了个底儿朝天,因为持续作战,战士手中的枪打不响了,很多人脱掉衣服裹在枪上,誓与敌人同归于尽……”日前,一位少校军官在辽宁省锦州军分区搭建的“红色小讲堂”上,讲述蒋庆泉的战斗故事,引起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连日来,登上这个讲堂的6名军官,共讲述了20多个战斗故事,其中多数都来自蒋庆泉的战斗故事集。
“听蒋庆泉的战斗故事,就是最好的政治教育课。”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赵锐感慨地说,“蒋老英雄,就是我心中的楷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蒋庆泉在内的所有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锦州军分区司令员张树忠介绍,每年新兵入伍前,锦州军分区都以区县为单位,专门拿出时间,请蒋庆泉老英雄给新兵们上课,激励新兵苦练本领。
而像锦州军分区这样,把蒋庆泉的战斗故事作为教材的还有不少单位。
“运用好蒋庆泉这个‘活教材’,对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新时代革命军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董存瑞生前所在某炮兵旅政委汪占军说,通过现场近距离聆听蒋庆泉老英雄的战斗故事,并在局域网上宣传蒋庆泉的先进事迹,如今全旅官兵几乎人人都能讲上几段蒋庆泉的战斗故事,蒋老可是官兵心中的偶像啊!
“实现强军梦,需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营养,用红色基因培育塑造官兵。”今年准备应征入伍的大学生王一涵告诉笔者,“一声‘向我开炮’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蒋庆泉老前辈那一代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后辈的心中永远鲜活,也必将激励我们年轻人奋发有为,在新的岗位续写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