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仁、通讯员焦盛洋报道:4月上旬,湖南省常德军分区机关干部和民兵代表在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山河圆公墓集结,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缅怀红军先烈以及全国扶贫攻坚模范、优秀转业军人王新法。活动中,他们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和先进人物,激活红色基因,引导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身边榜样看齐,增强主题教育的贴近性、有效性。
苍松掩翠,群峰无言。海拔1200米的六塔山上,王新法长眠在他扶贫1300多个日夜的热土上。在王新法墓的后侧,是87年前血洒青山的68位红军先烈的墓园。当年,驻守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四军被偷袭,一个连冲向敌军以死相搏,拼至弹尽粮绝后舍身跳崖。事后,农会会员找到68具战士遗体,掩埋在村里的5个地方。4年前,王新法带领群众修建了山河圆公墓,请烈士回家。脱帽、默哀、献花……深切缅怀之后,大家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退伍老兵王新法牺牲在扶贫攻坚战场的事迹令无数人动容,为此常德军分区多次组织民兵讲坛、巡回报告会、宣传片播放等活动,讲述老兵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传颂老兵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后来,石门县20余名在外打工的民兵相约回到家乡,成立“王新法民兵突击排”,继续完成王新法未竟的事业,带领乡亲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伤残退伍军人田工的事迹,不仅在常德家喻户晓,在全国也有着广泛影响。常德军分区开展“远学雷锋、近学田工”活动,请榜样现身说法,并发动民兵开展帮扶行动,将田工热心公益、服务人民的情怀镌刻在民兵心里。
武陵区有一支由12位退伍女兵和军嫂组成的女子民兵宣讲服务队,平均年龄25岁,这些女民兵走街串巷、进居入户,开展义务宣讲和便民服务,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常德城里的“网红”。
“我们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带动作用,让广大民兵在这些充满亲切感、特别接地气的故事和人物中受到教育。”常德军分区政委董亮说,传承红色基因要活起来、深下去,才会有真效果。